“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据了解,那些非传统的建筑不但因造价昂贵受到质疑,而且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考虑,也都是耗能大户。

 

我国即将正式开启建筑能效提升工程


一、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

中国建筑能耗问题也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从3月份就开始着手制订中国建筑能效提升实施路线。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住建部通过对上海、重庆、山东、河南、天津等省市的广泛调研,召开了30余场座谈会,已确立了建筑能效提升的初始路线图,设定从2016年到2030年建筑能效按照什么样的梯度去提升。

调研结果显示,未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适合用“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三个五年规划来实现三个转变——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转变,从单体建筑向区域推动转变,从“浅绿”到“深绿”转变。

上述负责人称,绿色建筑未来路线图从2016年开始,并分三个五年的阶段,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将绿色建筑的节奏和国家每隔五年一规划的步调统一起来;其次,研究结果升级到正式文件需要有一个准备期,这个准备包括宣传扩散,让社会知悉的准备,也包括技术、标准的准备;最后,未来城镇化的高速增长窗口期也将与绿色建筑的发展相结合。

 

二、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是目标

通俗来讲,建筑能效是建筑节能的升级版。龙惟定认为,提升建筑能效,就要对各类建筑建立能效基准、能耗标杆,这就意味着在地区层面甚至国家层面的建筑能耗具有可比性。具体实施应该三管齐下,一是能耗模拟,二是能耗监测平台的数据分析,三是典型建筑的现场实测。“目前这三方面都有很多基础工作和体制机制上的薄弱环节。”不过,除了提升建筑能效,据江亿介绍,在中国控制能耗总量的背景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单位面积实际的消耗量是最主要的目标。

据江亿透露,建筑领域的一项新国标《建筑能耗标准》有望年内生效。在征求意见稿中,建筑用能被分为三大标准,包括以单位面积用能指标衡量的北方采暖用能和公共建筑(包括商业建筑)的用能、以每户用能指标衡量的住宅用能,目前农村建筑用能暂时不列入标准。

2008年国务院建筑节能条例提出要对公共建筑实行用能定额管理,但是怎么定额管理,需要一个基准值。现在有这个基准值就可以做定额管理了。”江亿举例称。此外,此标准还将作为能耗定额管理、碳交易的基准值以及用于核算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等。

 

三、两部委印发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方案

116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特联合下发《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形成节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加快节能装备推广应用。方案表示,到2017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5%左右,产值超过7500亿元。

根据方案,工程目标为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形成一批支撑节能技术与装备研发的高水平、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机构;研发、示范30项以上重大节能技术,在高效锅炉、电机系统、余热余能利用、节能家电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装备与产品,显著提高节能装备核心元器件、生产工艺核心技术以及先进仪器仪表的国产化水平;支持、引导节能关键材料、装备和产品制造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推广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到2017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45%左右,产值超过7500亿元。

方案提出,围绕节能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材料、技术和装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开展节能科技研发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掌握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大规模推广节能产品和装备奠定科技基础。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洁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