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管理考核  

    

    医院各个专业管理系统,行政、人事、医务、护理、院感、科教、财务、设备、总务、物流、信息等等,都有各自的管理范围,日常管理工作细致缜密,按照医院管理评价办法,对各个专业管理系统提出了众多的评价标准,是对基础管理的基本要求,面对众多的日常管理考核评价标准,如何提炼关键KPI指标,与绩效目标和绩效工资相关联,是值得研究的。

   

二.关键KPI指标

 

    所谓关键KPI指标,就有别于日常管理指标,是从众多的日常管理考核指标中提炼出来,最关键的指标,所谓关键,包含两层意思,关键成功要素、关键事项,而不是全面的日常管理指标。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SMART是5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

    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

    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

   

三.提炼关键KPI指标技巧

 

    提炼科室或个人关键KPI指标,需要从多维度思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而定。

   

1.政策文件要求

    针对政策文件精神提炼KPI,例如从上级主管部门考核管理要求、医改政策、医保政策,从中提炼,例如药占比、医技检查比、耗材比、抗菌素使用率、复诊率、住院率、基本药品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均次费用等。

   

2.组织战略层面

    KPI首先应从医院战略中来,即KPI是战略导向的。医院最关心什么,现阶段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战略是什么,我们的KPI就应是什么。这是首要的根本出发点,否则,脱离了组织发展战略方向的KPI就是伪KPI,是没用的。

   

3.岗位自身层面

    只从组织战略层来提取KPI,高层岗位容易做到,但往往越到基层岗位,其工作性质和内容与企业的战略关联度就越不紧密,战略性KPI指标很难提取或太少,即战略被稀释了,怎么办?

    必须从岗位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说明书来提取其KPI指标。工作职责和内容那么多,我们如何筛选和入手?哪些“对工作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及“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就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4.业务流程层面

    只从政策、战略出发,政策太严、战略太高,很难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而只从岗位出发,又容易过于本位而认不清战略的方向,总觉得这样提取的KPI少了点什么,还不够全面和完善,怎么办?

    因此,不能脱离流程而存在的,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核心业务流程的构建与实施。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业务流程”这个中间桥梁来完善KPI,从与岗位关联的医院业务流程中去提取KPI指标,是对最好的补充和完善修正。

   

四.正确处理日常管理考核与KPI考核的关系  

    日常管理考核是基础管理,不能替代KPI考核,KPI考核也不能替代日常管理考核,两者相辅相成,KPI考核促进日常管理考核,日常管理考核为KPI考核打下较好的基础。

    日常管理考核尽可能实用奖分和扣分的办法,慎用百分制,年终考核时候实用百分制,日常管理考核结果与基本工资相结合,或单独奖罚,不要与绩效工资多少相结合。

    KPI考核按照百分制考核,通过权重设计,体现目标管理思想,与绩效工资相关联,激励力度较大,引起高度关注。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用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