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钱不是大水漂来的,是全院上下的努力挣来的,面对狮子大开口的软件公司,我们只能选择自己开发。台湾国泰综合医院集团副院长李发焜在谈及医院移动护理系统建设时,分享了医院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的经验。国泰综合医院集团下辖四个院区,分别为台北院区、新竹院区、汐止院区和基隆诊所。医院的筹资来源完全依靠自己的营运收入,没有任何政府的拨款。为了研发一套移动护理系统,2007年医院曾寻找了两家软件厂商,但是厂商报价过高,而且后期的维护费用还要另算。经过仔细讨论,医院决定让资讯部自行研发系统,摆脱软件公司牵制。经过近两年的研发,院内移动系统20099月在台北总院正式上线,20114月新竹院区上线,116月内湖医院上线,20123月汐止分院上线。

 

研发初衷

国泰医院开发护理资讯系统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化疗差错。医院集团每年治疗处方数有4000多笔,从医生开药、病房对药、护士对药、再到病床把进行输液,这一系列过程当中容易出现一些人为的疏忽。因为病例单太多,护理人员无法全部记清楚。精要要去护理站记住再回来,这样便容易造成病人漏针。

虽然临床制定有标准操作规程(SOP),治疗给药相当谨慎,一组人核对,病人要核对,输入的总量等都要核对,但依然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这个错误有可能发生在医师端、药剂师端或护理端。国外相关报告显示,发生在护理端的几率最高,大概有80%左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希望能够通过资讯工具,整合化疗备药和给药流程,达到完善给药措施。这样既能预防给药错误医疗疏忽,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机会,提升病人的用药安全,又能降低护理团队人员进行治疗时的心理压力。

 

研发历程

早在2006年,国泰医院就考虑把所有的诊疗活动都集纳在一个移动推车上,让护理工作整个流程在病房完成。

20118月,国泰在整个医院建立了HIMSS系统,所有医生用IPAD问诊,这对于移动护理系统的应用非常有利。但是,在病房完成护理工作时仍然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一些配置空间不够,或者是一些病人的仪器设备会挡住行动车,有些家属坐在病床旁边。

针对这些问题,医院认为必须要开展更轻便的移动护理。医院开发了第一个输血座位,通过PDA系统,所有的配血都在病人的床前,生成病人的配置单在这个机器上,直接在病床上提血、采血,通过这样的应用,输血错误率基本为零。

为了研发移动护理系统,医院成立了化学治疗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医师、护理督导、药剂师组长、资讯科组长,同时和阳明大学的教授合作来探讨这个系统软件和硬件的作业问题。

实际上,传统双人核对的模式是中低等级的核对机制,因为这牵涉到人性,有的人比较谨慎,核对起来没有错误,但有些人由于个性上的一些问题没有那么认真,所以医院也会发生很多医疗的问题,比如说开错药、打错针、开错包等各类人员疏失。

因此医院希望这种移动护理给药系统是高强度的双重核对,满足客观独立,第二是所有流程要求强制,未通过不能完成的程序,同时善用资讯科技。

 

系统特点

工作小组根据具体工作需要来提出设计原则。比如,护理人员希望设计出来的硬件可以放在口袋里,这就要求系统方便携带;又如,担心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不小心摔到地上,所以要求系统要防滑防摔;另外,还希望系统在给药作业时能够完成病人识别、药品核对、医嘱检视、剂量计算、观察事项、SOP指引、给药提醒、异常处理等功能。

所以这个系统有七大特色:不誊写,可以直接打印,不人工计算,条码应用在药师端可以辨识,条码应用可以取代人工核对病人及药品,影像识别应用读取PUMP数据,工作与记录同步,护理决策辅助。详述如下。

1.不誊写:早期在还没有这个系统之前,要打什么药都需要护理人员手写,如果有的人字迹潦草就很难辨认。而系统可以自动打印用药目录,这样就不会看错。

2.不人工计算:药物总量和输液速率以前都需要医生计算,有时候医生会把速率和总量算错,而这个系统能自动计算药物总量和输液速率,减少了计算错误。

3.条码应用于药师端的药品辨识:在药师端有时候没有条码刷,所以核对会出现错误,现在这个系统都要用条码刷,先刷一下病人的信息,确认没有错误之后,再确定一下药物没有错误,都是用条码。

4.条码应用取代人工核对病人及药品:早期没有这个系统之前,要两个人过去在病床前对药和对病人,现在这个系统之后,一个人过去就可以了。一个人用PDA刷条码,确认药对了以后,再刷病人,对了之后再进行。

5.影像辨识应用读取PUMP数据:最后这个步骤就是护理人员要调速率和总量,有时候护理人员会失误调错药物总量和速率,现在我们有影像辨识系统,只要PDA对着这个口的地方,两秒钟就可以核对出对或错,然后再核对速率和总量,如果错了就要重新设定。一旦确认之后就开始进行。

6.工作与记录同步:护理人员完成工作以后,这个系统也会自动完成记录,确认之后记录也就完成了。

7.护理决策辅助

1)给药提醒:这个系统会给药提醒,药输完之后十分钟,就会有护理人员去看,早期没有这个系统的时候,就要经常去看,或者是家属就会很紧张,快打完了就要找护士来换下一瓶,现在这个系统提醒很方便,快打完了提醒你提前去准备。

2)注意事项:化疗时护士需要向患者解释一些注意事项,有时候会想不起来那么多,现在PDA上直接把注意事项演示给患者,当场就可以解释给他听。或者有异常事情发生之后,当时护理人员紧张,病人也很紧张,弄得大家身心俱疲,如果现在看到发生什么问题,整体上护理人员的压力就降低了很多。现在在这个屏幕上都可以找到,对整体护理人员的负担降得很低。这个系统应用了条码、影像等方式来协助给药流程,工作与记录同步完成,同时还能提示给药时间,提供工作提醒及决策辅助。在简化护理工作流程上对护理人员的帮助很大。

 

系统优势

这套系统最大的优势首先是时间效益:护理移动系统可以应用于HIMSS07级的医院系统。等级越高应用越方便。2012年医院通过HIMSS7级。从药品送到护理站到执行第一剂化疗药品共需时间是2451秒下降到4分钟46秒,节省了81%的时间。从2012年到2013年,住院化疗处方数是4300张每年,每月可以节省24个工作日,每年共可节省288工作日。这个系统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其次是安全性效益:20121月到20136月,50%的给药失误来源于双人核对失效,开始启用这个系统后,从201310月到20148月双人核对失效现象已经消除。护理师的满意度都很高,基本上上升到89.3%

 

未来展望

2012年国泰医院在AMIA发表了移动护理资讯的相关论文,2013年护理资讯专书第四版修订纳入了该套移动资讯系统内容,20146月全球护理资讯大会也邀请国泰参讲。台北荣总等16家医院曾到国泰医院参观。2013年这套系统获得了护理创意奖,2013年获得国家品质标章暨国家生技医疗品质铜奖。2014年获得美国医学资讯学会医疗资讯创意设计奖

但护士也反映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因为这套系统给药是一个机器,化疗是另一个机器,两个机器要拿来拿去不够方便。因此,把两个系统整合到一起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这个系统可以提高护理的品质和安全性,未来会推广到门诊化疗给药、采血流程和高风险的药物管理及给药。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用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