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谈到美国只想到高科技、硬件与生产,其实教育、医养这部分专业服务才是其最大的产业。教育把提高素质的问题解决了,医疗和养老要解决生命质量的问题,二者协同支撑了美国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陈东升,6000亿资产保险公司——泰康人寿的掌门人。这位92派企业家“综合主义”色彩浓厚:青年经历毛泽东时代,79届上大学,经济学专业,随之西方学术浪潮汹涌澎湃。再后来,1992年邓小平南巡,陈东升等一批背景相似的中青年开始创业,陈东升创嘉德、创泰康,与弟弟合作宅急送。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身份,陈东升之妻孔东梅是毛泽东的外孙女。
做人文关怀产业
“那些戴着二战时期帽子的老太太,花枝招展,还跳芭蕾。来,我跟你们学一下。”2014年一个夏夜的22时,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已结束完当天5场演讲、2场新闻发布会和3个官方饭局的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回到住处,仍兴致未减。
索性起身,手扶椅背,踮起脚尖,演示他向往的中国老年人生活态度,那是如美国人那样94岁还能自驾、健身,老太太们涂脂抹粉,比谁先学会芭蕾。
这一日,泰康人寿第三个养老社区“粤园”的体验馆在广州开馆,当地政府官员、多家三甲医院一把手、约翰·霍普金斯希部理纪念医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老年学学会、100余家媒体共计千余人成为座上宾。大消费时代,养老、医疗等服务业崛起,数十年的长期投资,也给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新增了思考空间。
实际上从去年6月北京“燕园”体验馆开馆起,陈东升及其高管团队就把每一次亮相当作一次路演,并不断增加曝光度。
“养老盈利周期长,不炒地”、“养老现有实际投资只占总资产的2%,没超监管线”、“正在申请自建医院牌照”、“上市还没有时间表”等,一轮轮相似的信息推送,让不同城市的公众了解泰康人寿;借养老社区的进展和影响,逐步透明相关业绩数据、普及泰康理念,为公司未来上市打知名度,与数年前低调的行为方式截然不同。
这或许是陈东升为泰康的“下一站”规划的又一条路径。
泰康现有架构中,寿险总公司代行集团职能,三大子公司(泰康资产、泰康养老和泰康之家)一把手直接向陈汇报。这相较集团的长汇报线更有效率,却对这位创始人和CEO的决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同时也让泰康贴上了“一言堂”的标签。对此陈东升并不讳言,同时表示令他较满意的是,18年来泰康深耕寿险,注重新业务价值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养老产业和互联网保险,战略和执行中“没折腾过”。
这位92派企业家“综合主义”色彩浓厚:青年经历毛泽东时代,“有家国信念,那时想当英雄解放全人类”;79届上大学,经济学专业,随之西方学术浪潮蜂拥澎湃,“知道什么是凯恩斯主义、交易成本理论等还不够,科学、哲学、美学,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莫奈的印象派……各种主义、思潮的冲击应接不暇,人的价值观也发生剧烈震荡”。
再后来,1992年邓小平南巡,陈东升等一批背景相似的中青年开始创业,陈东升创嘉德,创泰康,与弟弟合作宅急送。“当年也是愤青,要自由、要民主,几十年走过来后发现,实现伟大理想并不能一蹴而就,现在要为20万员工的温饱、1亿客户的6000亿资产负责,沉重的责任感。”
泰康如今管理近6000亿资产,与22个省市超过400家医院开展就医绿色通道合作,拥有超过21万个险代理人,超过9000个银行合作网点。
“说中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企业家,特别是92派,他们的动力行为,你们觉得不可思议。但你再看他们背后的成长历史你就明白了。所以说我们是有‘家国倾向的’”。
善于吸收新知识的陈东升是互联网技术的“铁粉”。近期,泰康人寿将联合淘宝对外销售一款针对个人的门诊险,这个以往不做团单无法盈利的医疗险种,泰康相信在大数据技术下能够得以实现。
痴迷的事不断排列组合,就构成了泰康下一步要走的路。寿险与互联网,寿险与养老,寿险与医疗,医疗与互联网,但归结根本还是陈所说的心无旁骛,深耕寿险,做最完整的生命链产业、人文关怀产业。
医养:美国的“下半身”
“医养”是陈东升的新宠,他看到了老龄化社会中医院和养护产业的巨大潜能和商机。
“美国霍普金斯医院一年病诊收入40亿美金、整个医疗体系年收入84亿美金,折合500亿元人民币。在全世界最牛的是治疗心血管、癌症和老年记忆障碍。但美国医疗行业的监管十分成熟又严格,可创新的领域较少。”说起最新学习成果,陈如数家珍,“我以前哪懂这些!”
开馆当日的医养论坛上,泰康与中日友好等6家医院签约。同时,陈东升宣布泰康全面进军医养全产业,整合健康险产品与线上、线下医养服务,建立O2O模式下的新型医联体。
陈东升在美国旁观了一场心脏微创手术。转身问这家200年历史的美国三大医院之一的麻省总医院(MGH)为什么新建个小分支医院要投入10亿美金,后来得知麻省总医院一年医疗收入35亿美金,医院内可以同时进行30台上述微创手术的时候,陈东升意识到这是个大产业。
今年4月,陈到慕名已久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拜访,见到了医学院院长和医院首席执行官。董事会会议室中悬挂着历任院长画像,特别有名的是韦尔奇先生,他是现代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北京协和医院的创始人。更让陈吃惊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过去的138年里出了36位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得者,“吓呆了,以前只知道贝尔实验室很牛。”
陈东升感概,以前谈到美国只想到高科技、硬件与生产,其实教育、医养这部分服务业才是其最大的产业。教育把提高素质的问题解决了,医疗和养老要解决生命质量的问题。“上半身是硬实力,下半身是隐形的(软实力),所以下半身很少有人看得见。”陈认为,是上半身和下半身协同,共同支撑了美国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
医院与人寿保险在国外也有对接先例。韩国三星医院,是三星生命人寿保险公司旗下的重要资产之一。市值2000亿元人民币的三星生命,高薪从欧美请韩国专家加盟,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将三星医院发展成全国顶级三大医院之一,“他们20年,我们30年行不行,打造一个泰康医院品牌,我有耐心。”
此次,霍普金斯医院的相关学者出席了泰康当日的医养论坛,被陈东升视为最珍贵的客人之一。他希望通过引入美国顶尖的医疗技术和资源,完善养老社区医养体系的同时,也使泰康的高端医疗保险产品和全球救援服务更具竞争力。另外,泰康大规模自建医院也需要国外医疗资源尤其是人力上的支持。
已签订的6家医院合作模式包括专家定期社区门诊、远程技术交流、医护人力培育支持等。此外,上海申园二级康复医院已经获上海市卫计委批准,“康复医院用于慢性病调养,急症难症交给合作医院。另外,我们的医院要有竞争力,未来允许客户用脚投票。”陈东升说。
与之配套的健康险产品,泰康开始有计划地推出。一类是与香港接轨,保障范围可达到60种大病和26种轻症的重疾险。一类是看护险,再一类是费用报销型高端医疗险,每年2-4万保费,保额1500万,全球范围适用。
养老社区的资金如何盘活?
7年前,陈东升参加一位员工的婚礼,脑中却在想如家连锁酒店为什么4年可以做上市。婚礼结束,所有人不许走,“当场拍板要收购各地政府养老院,做泰康的连锁品牌”。
后来在北京望京地区的第一家居家养老会所开业,“还把民政部领导请去敲锣打鼓一番热闹,结果5个月后就关门了”。陈东升摆摆手,“(望京地区)都是年轻人和外国人,没有(养老)客户”。
望京案例失败后,陈东升先去了日本。日本的养老院多由小商铺、小旅馆改建,规模不大,完全提不起他的兴趣。再考察美国市场,找到了他理想中的“共产主义”般的养老社区,最大的社区约有5万张床位,老年人有活力、有尊严的住在里面,对生命充满了热爱。看到美国模式,陈豁然开朗,兴奋得“如范进中举”。
美国各州的养老社区,多由房地产开发商、宗教和NGO团体等转型而来,大约70-80亿美元的市值。陈分析,美国大部分养老社区有三大资金来源:一是入门费,每人入住要交50万-100万美金,这能解决资金的40%;二是发债,主要给保险公司;三是股东资本金。三种周转方式资金链脆弱,这也是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时倒闭了几家。
所以,他更坚定地认为,比地产商更有优势的是,只有寿险公司有如此长期且低成本的资金来匹配养老社区投资。“我可以拿1000亿,10年不赚钱。”
但这1000亿不意味着一次性投入,并不是投资养老社区的资金都不能盘活,拟建的20个养老社区是滚动发展的模式,期限可能延展至20年。
“现在我们实际投入的150亿相比泰康管理的6000亿资产,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很小。”再过8年,就开始有资金回流,30年收回成本的话,之后就是净现金流了。“养老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是最稳定的收益。”
另一方面,与养老社区对接的保险产品,200万保费,期缴10年,一年每个客户也要交20万,“以往平均一张保单年缴保费5000元,这个是20万,效率大大提高,也终结了寿险公司没有高端保险客户的历史。”陈东升有自己的一把算盘......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中国建筑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