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4年,随着国家着手启动“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医疗市场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在国产医疗器械厂商身上,国有医疗器械厂家迎来自己的机遇。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遴选”要选出一批符合临床需要、产品质量优良、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国产医疗设备,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标准由主要技术参数、专家评价和企业基本情况三部分组成,也就是设备除了具有整体性能的高质量外,对设备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参数、关键技术先进性、软件和自主创新技术等方面的考察,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并对企业的规模、市场占有率和售后服务都有相当比重的要求。标准是挑剔的,是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综合研发及配套能力的挑战,这也是对国内厂家的是否具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使用便捷、售后完备等“优秀”指标的一次考试。本文将根据“遴选标准”对中国国内DR生产厂家的产品研发现状、市场占比、售后服务做一个简要分析。


医疗设备大选秀 国产数字化X光机迎来机遇


国内DR生产厂商的自主研发情况

1、从DR整机设计看自主研发

一台DR主要由X线球管、X线高压发生器、平板探测器,机械部件等组成。

判断一台DR的整机性能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产率”,即看这些核心部件是否由自己自主研发生产,因为自产率高的产品往往在质量和性能上更加稳定。这就是为什么在“遴选”标准中,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占分比重占到60%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DR生产厂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有40余家,其中大部分厂家采取OEM方式(购买成品部件进行组装和拼凑)。也就是说,从起始的X线发生到最终临床图像的显像所需要的零部件由多家不同公司提供,最后拼装成一台整机DR。此类DR厂家类似于在电脑市场采购零部件组装电脑,业内常将此类设备称为“兼容机”,这些DR产品大部分采用分离式操作系统(即图像采集软件不能直接控制发生器的投照条件,采用发生器厂家提供的控制台来控制投照参数),这不仅影响设备的最终成像质量,还为将来的售后服务造成很多麻烦。

国内还有一小部分生产厂家采用整机一体化设计,达到对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快速、实时、分辨率高、图像灰阶多的要求。此类厂家基本都拥有核心部件至少两种甚至全部自主研发的实力,且拥有独立的部件及整机生产线。而这些重要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DR性能的先进性和系统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图像质量。

2、从DR核心部件看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

看完整机,我们再从DR核心部件逐一看看国内厂商的自主研发能力。

2.1 平板探测器

平板探测器作为DR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对于系统的分辨率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市面上有非晶硅和非晶硒的两种探测器技术,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现在国际上对哪种技术更为突出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非晶硒更适合低密度体位,非晶硅更适合高密度体位,但达到临床要求是大前提。

2.2 高压发生器

目前,整机DR的制造商基本都采用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而脉冲式连续跌落负载技术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则是主流,该型高压发生器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造价也相对昂贵,但能自动根据成像区衰减状态调整kVmA等参数,使X线管保持最佳负荷状态,在安全辐射剂量范围内获取最佳图像质量,实现了X线常态下曝光。

2.3 X线管组件

球管是整个DR产品影像链中一个重要部件,目前在中高档DR产品中,为满足连续曝光、采集高品质影像的要求,多使用小焦点、高热容量、高转速、高散热率的X线管,此类球管一般都是进口品牌,采购及售后成本较高,不太适合面向中低端医院开发的DR产品上使用。

由此可见,像鱼跃、迈瑞、东软和德润特已经具备了大部分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的实力,其中华润万东已经实现全影像链核心部件自主研发。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程度高,使DR整机性能更加稳定,图像质量更好,对于国内医疗机构明显的好处就是:购置成本降低,原厂备件售后服务及时快速。相信此次“遴选标准”的出台,会刺激国有企业加大自身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力度,长远看对国有自主创新企业和国家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上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国内DR厂家的售后服务情况

近些年来,医疗器械的售后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卫生部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不少企业只是卖了设备,不管培训和维修,一些新采购的医疗器械一旦出了问题只能闲置,导致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医疗市场对于医疗器械企业的要求不仅仅在于“质量到位”,还需要“维修到位”,因此售后服务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医疗设备行业是个实践的行业,国外企业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强,而是在实际应用和反馈中逐渐成为行业的领军者。由于国外企业率先国内企业走了几步,导致国内企业无法得到实践应用的机会,技术实力自然无法提高。“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就是给国内企业一个证明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国内已经形成了几家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的DR厂商,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国有企业应当借遴选之机弥补医疗工程弱项、发挥优势资源,开发出更多适用于中国特色的医疗产品,相信国产设备的春天是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