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新闻着实火了一把:中国医生的卫生服务劳动强度令前来参观交流的外国医生目瞪口呆。半天时间要坐诊四、五十名病患,中间可能还会夹杂很多难以避免的意外状况,对于目前在中国当医生来说,你懂的……。有时候我们对医生致以“敬业”的评价都已经不能概括他们的艰辛付出了,而且这种“敬业”似乎不完全是赞美,而其中包含的更多是心酸。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体制枷锁带来的束缚等等问题,全都让医生日复一日地陷于被动境地,而在这种状况下,医生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反而越来越难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很可能让医患工作陷入恶性循环。


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将纳入医疗安全指标


面对这种现状,中国医院协会于816日发布“患者安全目标(2014-2015)”,其中,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和工作负荷正式列入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的要素中。要知道,自2007年以来,中国医院协会已连续多年发布患者安全目标,力求从实际出发,需求最基本的、最合理的、同时也是多方兼顾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这次将对医护人员的“关爱”列入其中,其实恰恰反映的是对患者的负责,医生也是人,不是铁板一块,当医生身心俱疲的时候,很难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继而就可能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造成医生“费力不讨好”。


这一版的“患者安全目标”内容主要包括:

一、严格执行各环节的查验制度,在诊治全程中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和信息

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三、加强医务人员沟通交流效率,完善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信息

四、严格控制医院感染风险

五、提升药物滥用防控意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六、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七、防范并减少某些患者的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

八、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效果及各类应急能力

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构建患者安全文化

  十、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医护工作者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洁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