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前首席研究员、传染病学家克劳斯·尼尔森在法庭承认,他曾企图将布鲁氏杆菌活菌走私到中国。为此,他可能被判处最高有期徒刑10年。
布鲁氏杆菌引发的布鲁氏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患者可通过接触羊、猪、牛等病畜或进食未熟透的肉类、奶制品而感染,引发波状热、游走性关节痛、肌肉疼痛及痉挛等急性感染症状。虽然链霉素和四环素有较好疗效,但治愈后,仍有10%的患者会不定期复发,除急性期症状外,还可伴有多关节变形。
比起霍乱、炭疽等传染病,这种死亡率低于2%、人际传播可能性很小的疾病似乎离危险还有些远。但这种革兰氏染色后很漂亮的细菌所引起的恐慌,绝非单薄的数据能告诉你的——早在1954年,布鲁氏杆菌就被美国首个列入生物武器名单,以对抗来自苏联的生物战威胁。直到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美国等国家才开始消灭储存室里的布鲁氏杆菌。与此同时,由于对畜牧经济的影响,各国都积极推进实验室外布鲁氏杆菌的消灭,如加拿大就在1985年宣布其国内的牲畜已免于该病毒的威胁。
但在实验室内,基于生物安全和研究考虑,布鲁氏杆菌仍储存有活菌,于是就有了2010年10月,渥太华机场里的这一幕:当尼尔森和他的华裔妻子于伟玲准备飞中国时,警方在其行李中截获17个装有布鲁氏杆菌活菌的小药瓶。随后尼尔森和于伟玲在机场被捕,预期今年晚些时候法庭会宣判刑期。
为何这位科学家弃自己多年的职业研究生涯和名声不顾,铤而走险,向妻子出生的国家走私危险细菌呢?
是为了追求科学上的真知?如前所述,加拿大早在三十年前就消灭了布鲁氏病,作为一名在食品检验局工作多年的科学家,科学无国界,为了寻找更多病例做剖析,尼尔森很可能试图带着活菌前往中国。这不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我国部分地区曾发生过布鲁氏病流行,虽然现在基本控制,但仍不时有报告病例出现。据今年甘肃省农牧厅及甘肃省卫计委报告,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多重因素影响,布鲁氏病出现回升趋势:2013年,该省共发现501名布病患者;2014年,截至7月31日,该省发现219名布病患者,局部地区出现明显反弹。显然,中国还存在让尼尔森做研究的条件。
第二个是利益驱动。虽然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尼尔森能从此获利,但他与妻子合开了一家研制快速检验布鲁氏杆菌生物技术的科技公司,但该技术在加拿大显然已无用武之地--早在1999年4月,在加拿大宣布消灭布鲁氏细菌的第14年,加拿大就停止了对肉制品及牛奶、奶油等的布鲁氏杆菌检测,如果他想继续维持他的公司,中国无疑是首选的市场。
哈,不管真相为何,希望加拿大的法院尽早查清--不过在这里,也要吐槽一下他们的司法部门的效率:这都是几年前的案子了,拖到今年8月份才继续,看来政府效率不高这一点,永远都是各国的槽点!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2014医院建设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