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从监管角度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药品是价值属性非常多元化的特殊产品,技术属性、医学属性、商品属性、社会福利交织在一起,要做好药品医用标准管理,这些属性都要兼顾。而且药品管理涉及的部门十分繁多,整个过程需要与多方利益集团进行权衡和博弈。

随着宏观经济的减速调整,医保购买力也随之减弱,药品消费流动性下降,而且新药临床评价从严,品种成为稀缺资源,加之民营资本大举进入,竞争开放化,信息不对称得到很大程度的消除。所以,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临床医药管理的方针也必然要发生转型。


临床用药呼唤合理性 管理趋势逐渐显现


早在十年前,美国药品利益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PBM)就已经实施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监控,其管理对象是处方、价格、物流、支付过程中的各种环节。通过信息技术和市场化协调机制,充分遏制了不合理用药,优化了材料设备资源配置。这一点十分值得借鉴。

  PBM主要从四点入手开展工作:一、遏制不合理处方;二、用药方案优化;三、药品价格博弈;四、控制物流成本。十年前美国医生下处方就只需要7秒钟,PBM和保险公司就会帮患者做决策,进一步优化用药管理。现在,这种服务的速度已经提升到0.7秒即可处理2500条数据。其实对国内医疗产业来说,这一天并不遥远,我们现在所能利用的信息手段已经反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用信息系统帮患者诊疗,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种管理层面的调整优化一旦实现,医院、医生、患者三方都将在临床诊疗方面获得更好的体验,而临床合理用药监管的最终目标还是要以患者利益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