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改今年又有大动作——近日,省卫生计生委与省人力社保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联合制定了《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方案》要求,我省9月底前部分市县将启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王桢表示,分级诊疗主要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医疗价格杠杆和规范转诊程序等手段引导有序就医。目的是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模式。他表示,试点结束后,将会考虑首诊到大医院自费的可能性。

  今年9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启动试点分级诊疗;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也同时启动。明年3月底前,在更大范围市县启动。

  分级诊疗简单来说,就是看病要分级,小病先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看,大病再转诊到大医院,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关于分级诊疗,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提出两个问题:医保政策和诊治水平。他说,在社区医院看病报销的比例和大医院差不多,老百姓自然往大医院挤;另外,同一个病,不同级别医院诊治水平相差很大。

  记者在《方案》中看到,要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除危急病人、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如在外地工作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常住的县(市、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 医疗服务价格也会有差别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将实施不同起付标准。这意味着,市民到大医院看病会明显感到比社区贵。

  但时间表里,三批试点市县并没有包括杭州,这是因为杭州市民包含省市医保,情况比较复杂,试点时间相对偏后。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院建设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