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计委日前发布修订版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届时医生多点执业的医院将不再受数量限制。此外,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提交的材料中,不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本单位同意证明。北京对医师多点执业的松绑政策,在网上也引发了热议。

 

网友:既期待,也担忧

  采访中,正在福建协和医院看病的福州市民杨先生忍不住吐槽。他说,自己曾经因为肚子疼到社区医院看病,医生告诉他是肠胃炎,经过输液治疗后,腹痛的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加重了。无奈之下又去大医院,经诊断,自己根本就不是肠胃炎,而是胃炎,医生开了药,很快就好了。杨先生说,看病有时候真的很纠结,到社区医院怕医生医术不好,到大医院人又太多太挤。他认为,如果大医院的专家能到基层医院或者是民营医院坐诊,应该可以减少到大医院看病的人数,也方便普通市民看病。在网上,不少网友的观点和杨先生一致。

  网友萌萌说:大家都愿意去大医院看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医院的医生医术好。如果医生能多点执业,也不用那么多人去大医院挤了。网友愿与君同生则认为,放开医生多点执业,能让医生真正靠医术吃饭。医生不用靠开药来增加收入,这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应该是良性的发展吧。

  但是也有网友对此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网友梦回江南说:放开多点执业后,大医院的专家如果都忙于走穴看病,会不会耽误了本职工作,这样可就本末倒置了。网友“kitty则担心,如果民营医院都出高薪来聘请专家,会不会让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医疗工程都流向民营医院,这会不会导致看病越来越贵?

 

医师多点执业初探:百姓欢欣 医院为难


医生:风险大实行难

  2012年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20129月至201311月,福州、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等5个设区市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根据规定,临床、口腔和中医类别医师符合条件的,可以向第一执业地点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注册后,可在2个以上医疗机构从事执业活动。医师执业地点总数不得超过3个。

  今年7月,莆田市政府转发了《市卫生局关于深化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放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医师多点执业(无须经原单位同意)。

  福建协和医院党办主任林之樱透露,尽管福建省2012年就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据她了解,真正多点执业的医生少之又少,在协和医院,可以说几乎没有。医生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大,根本没有时间到其他地点执业。林之樱说,能够多点执业的医师一般是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医术好的医生,而这类医生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常常还要担任该科室的学术带头人,时间几乎是排满的。

  “如果医师多点执业无须经过医院同意,的确有耽误本职工作的隐患。林之樱认为,除了医生时间安排的实际困难之外,发生医疗纠纷谁来承担责任,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大问题。而受制于这些问题,医师在选择多点执业时也会谨慎考虑。

 

专家:要全面预测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郑振佺教授认为,从理论上说,通过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医学人才流动可以促进医疗薄弱地区的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医生也是多点执业的。他表示,在国外,医生是作为社会人独立存在的,医生和医院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合同关系,而我国的医生目前还是单位人”,因此要全面松绑医师多点执业还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

  郑振佺建议: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松绑医师多点执业',需要卫生部门、医院全面预测可能出现的状况,并制定好解决方案。例如,医生多点执业可以不需要医院同意,但是医院必须明确知情,避免医生因为多点执业而影响本职工作。此外,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和责任做出界定。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专家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