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抗生素应用比较严格。中国却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70%的住院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而真正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不超过30%。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特别突出。

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都给出了具体整治目标。但是要想管好药物信息,建立强大的数据平台是前提。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医院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启动抗菌药物管理系统,让各个层级的管理者从不同角度来管理。

从过程而言,我院的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经过了业务分析、方案设计、技术开发和系统上线四个阶段。业务分析主要内容是明确业务和技术的具体要求;方案设计阶段,则要求软件功能设计确保和医院管理要求相吻合,满足医院不同层面管理人员的需要;在系统建立阶段,在系统开发、系统成型后,研发人员仍需要多次征求医院各级领导及使用人员的意见,确保系统符合实际操作要求;在系统上线阶段,各使用部门分别按照自己的日常业务活动进入,并在运行中进行有关记录和报告,及时完善和提升系统。


范隆华:数据平台更高效 药物监管将改善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从下向上,可以分成三个架构。处于最下层的是医院各数据生成系统,比如医院的HISLIS和医生工作站等。在此基础之上,是数据挖掘层。在此层面,通过对数据仓库的信息挖掘,可以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比如报表模型、查询模型、动态分析模型等。模型建好后,其分析结果便可以在最上面的展示层显示。

在整个体系的搭建过程中,数据仓库的建设非常重要。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准确定义各种指标。我带领团队花了很长时间做数据定义。但这个过程非常难,比如专家门诊这个概念,就包含正高专家、副高专家、工作日专家和双休日专家等多个群体。如果不给网络中心技术人员将这些解释清楚,他很难知道医院的诊疗流程。随后的数据统计也将出现很大问题。

为了满足医院不同层级的数据分析需求,抗菌药物管理系统将查询群体分为员工、中层和院长三个层面。我们在内网网页设立一个进入端口,使用者进去后可以按照人员、时间等关键词,查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同时,我们为每类群体的人员设置不了不同的查阅权限,比如科主任就可以查阅科室成员的用药情况。如果他发现某位医生的抗生素用药量特别大,就可以把他的电子处方调出来进行逐个审查。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医院管理者、系统研发者和医生使用者要密切合作。大家要抱有开放、合作的心态,共同促进系统的开发,而非相互抵触或互相扯皮。

此外,建立唯一数据平台至关重要。数据准确性是数据平台的生命。此项工作做不好,任何数据平台都没有意义。同时,便捷性是数据平台生存的基础。唯有使用者喜欢使用,并乐于为工程师提出很多改进意见,数据平台才能不断改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