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笑的女人运气都不会差”,在潘静身上,作家古龙的这句名言再次得到应验。

  这个说话的语气里都洋溢着微笑的60后女人,在以往20多年里的职业经历令人眼花缭乱: 2004年4月海外归来,半年后以两国执业注册护士的身份在和睦家医院当全科护士。十年中,潘静先后成为百汇医疗诊所及医疗中心经理、资深项目管理经理、中国区运营副总裁,华山医院国际部运营总监,目前为一家外资诊所门诊总经理和医院首席运营官,这样的“运气”,足以让每个护士同行艳羡。

  一头干练的短发,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时语气从容,口齿和思维同样清晰,能从任何一段回忆当中毫不费力地切换回现实,说到动情处,潘静会发出爽朗的笑声,一口洁白的牙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她是个很容易让任何人甘愿成为其忠实听众的人。


一次“说走就走”的出国

  从护校毕业后,还不满18岁的潘静进入苏州大学附属无锡第四人民医院外科担任护士,这一干就是八年。1988年,潘静跟随丈夫来到了深圳,在深圳蛇口招商局蛇口联合医院先后担任急诊科及外科护士长。

  这是25岁的未来的职业经理人潘静第一次跟随丈夫调动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潘静至今为止的数次工作变动,都是为了跟随丈夫的工作或学业调动。“我都是一直跟着他的”,多年后身为经理人的潘静回忆起那段时光,依然是一脸甜蜜和坦然,“其实我在生活中一直是很被动的人。”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出国移民潮的到来,妹妹一句不经意的建议,让潘静和丈夫也动了“出国见识见识”的念头。丈夫当时在深圳大学任教,而此时的潘静已经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和护士长,夫妻俩毅然决定举家技术移民。

  若干年后,当被问及当年的出国目的时,潘静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当时都不知道出去要干嘛,我先生也不清楚,就那样出去了,也没有想过在异国他乡的未来会怎样? 跟风吧!”

  这段出国的经历也印证了潘静对自我个性的评价:“我是个不太会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或许也正是由于性格中的这一果断成分,让潘静在以后的职场经历中,总是能够快速地做出判断和决定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海外注册之路

  出国前,潘静以为凭自己的护士身份和丈夫的“技术移民”资格会让他们很容易在当地找到工作,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来到新西兰后,潘静发现,语言、学历及工作经历等因素都成为了他们就业的障碍,经过一番考虑后,潘静迅速做出了决定:申请护士注册。

  在接下来的3 年半时间里,潘静经历了两次雅思考试,两次国家护理中心面试,一次入学考试以及西方专业护理课程学习,为了尽快掌握语言交流能力,她甚至在一家私立医院干起了护士助理工作,来增加自己的语言交流机会。

  2001年,潘静终于如愿获得了全科执业注册护士证书,这不但意味着她终于可以从事正式的护士工作,而且还可以拿到一份不错的薪水。“当时觉得到哪儿都心里特有底气了”,她这样形容当时兴奋的心情,“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以注册护士的身份工作了!”说到这里,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回忆起那做段 “半工半读”的日子,潘静依然心怀感激,“西方的护理教育没有给予我太多额外的医学理论,却真正让我明白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西方护理技能运用到临床实践,并且加深了对护理功能科学性的理解,学会如何真正地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懂得建立医患信赖对实现护理目标的意义。”


成为职业经理人

  在女儿十岁的那年,潘静再次为了跟随丈夫,放弃了新西兰稳定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回到上海。“又一次跟着他,他到哪儿我就到哪儿”, 在潘静看来,家人的团聚远比事业的成功重要。

  凭着中新(西兰)两国注册护士的身份,潘静很快就得到了和睦家医院的青睐,干起了护士老本行。不过上天似乎更愿意眷顾那些随遇而安的人,两个月以后,潘静又意外地得到了一个新的机会:成为World link, 另一家上海老牌外资医疗机构的浦东诊所经理。

  面对这样不可多得的机会,潘静犹豫了:从未经过商业经营技能培训,缺乏财务知识和医疗资源,没有国际化医疗服务团队协调经验, 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不确定因素,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下这个重任?

  母亲的鼓励让她最终下定了决心: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呢?边学边干,相信自己!就这样,全科注册护士潘静正式踏上了医疗职业经理人之路。

  当被记者问及假如当初不是一名护士,而是一名医生,会不会还像现在一样从事管理工作,潘静不假思索地予以否认,“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会更安于现状,因为毕竟在国内大多数人的眼里,医生的地位比护士要高。”潘静露出她那招牌式的微笑接着说,“很多人好奇,护士怎样可以变成医疗职业经理人? 我说,为什么不可以!? 一个优秀的护士有着卓越的思维和技术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这些都是成为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基本条件。”

  World Link的新诊所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金桥,潘静每天7点从浦西的家里出发,地铁转公交车辗转2个小时,9点钟准时到达这个不到300平米的小诊所,四年里风雨无阻。

  金桥诊所的工作新鲜而充满挑战,一切对潘静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诊所的31名员工分别来自11个不同国家,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诊所的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筹备:装修,应付检查, 配合验收,建立团队,面试员工……所有的环节,都需要她亲力亲为地过问监督。

  经过不懈的努力,门诊部在开张当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对这样的成就潘静颇有“好汉不提当年勇”的谦虚和大度,她认为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团队合作之外,当时World Link 品牌知名度,以及外籍人士对国际医疗服务的强烈需求也促使了诊所病人数量及营业额在短时间内大幅地提升。据潘静介绍,时至今日,该诊所仍是金桥国际社区外籍顾客最愿意光顾的“明星诊所”。

  第一个诊所的成功运营,让潘静在职业经理人的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坚定,也彻底使她从一个临床管理者转变为经营管理者。之后,潘静又经历了跨国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公司并购等在当时国内医疗业前所未有的商业活动,以及国际化医疗的运营流程;在华山医院的一年半时间里,她目睹了医疗航空母舰复杂缜密的运作过程,清晰地了解到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资源分配体系,以及医疗服务标准化质量认证体系。每次履新对潘静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过程和经验积累。“之前的十几年工作经历,特别是在深圳蛇口及奥克兰那几年里的护理工作经历,对后来的管理工作帮助极大,因为它让我从细节上深入了解了第一线基层医护工作的要求,以及如何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对于自己曾经的老本行,潘静始终心怀感恩。

  毫无疑问,之所以能够在不同岗位、不同体制内游刃有余地切换,除了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外,潘静性格中的乐观、开拓性和进取心无疑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其实我也有非常可爱的一面”不同于在事业中的强势,潘静在丈夫和女儿面前却是顺从而温和的,在她的人生哲学中,这是一种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的智慧。

  过去的十年外企职场经历中,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需要24小时待命处理一些紧急突发状况,但工作压力从来不会成为潘静的负担。“我从来就不是那种碰到一点点困难就被轻易弄倒的人。作为职业经理人每天都在维护投资人、患者和员工三方的利益,化解矛盾冲突,很多时候,你必须在诸多原则和变通之间来回切换兼顾。”

  “我非常幸运能以护士作为职业起点,以管理作为事业发展方向,医疗服务是传递爱心慈善的科学,而职业经理人的目标是协调好服务流程,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努力让患者受益”.

  这种刚柔兼顾的工作能力与潘静性格里的率真和多面性不无关系,“其实我也有非常女人非常可爱的一面,你们看我的微信朋友圈的内容就知道了。”在潘静提到的微信朋友圈里,她的名字前后是几个小狗小猫的图标。

  在采访的前夜,记者收到了潘静发来的一条图片微信,内容是潘静目前所在诊所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在记者回复表示感谢后,潘静回复了一个晚安的动画图标:那是一个戴着眼罩熟睡的人,口水从嘴角挂下来,夸张又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