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沙顿(Edward Southern.M.D),一名擅长骨伤科疾病的美籍执业医师,一个月后即将在中国广州开展他的行医之旅。他的门诊位于广州炙手可热的专科医院——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后,一个月可能开诊一天至三天。 这位外籍医生的诊金高达5000元。

  有医院员工尝试着描述沙顿医生的身份:“他已经获得了在我们医院行医的执业资格,也许可以称为我们的员工。”而另一名同事则试着纠正道:“不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客座教授。”客座教授也好,“外援”也好,来自欧美的外籍医生正慢慢从同行之间的纯学术交流,到开门诊、做手术,真的走进广州,与市民面对面。


5000元的门诊怎么看?

首先必须预约

  对中国患者来说,看沙顿医生和平时上医院看病不一样,就诊过程必须充分体现预约制。现在大家一般是来医院就挂号,挂不着没办法。复诊得再重新排队再挂号。而沙顿医生的门诊,必须预约,而且必须按照预约时间按时到达诊室。一些简单的、即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的检查(如抽血、X光片等)也包括在诊金内。此外,围绕这一疾病,大部分的后续复诊都包含在内,复诊不再收诊金。


可以尽情提问

  沙顿医生的诊金是5000元,这是按国外看医生的行情定下的价格,直接体现医生看病的技术价值。看一个门诊时间大概有一个小时,患者可以尽情地发问,医生会回答你任何与这一疾病相关的问题,哪怕非常外行、非常杞人忧天。而且,后续有任何问题,或是觉得一个小时都还没问够,可以再通过护士发Email,甚至可以在预约的情况下直接找医生问。在充分的沟通交流中,医生再下诊断,最大限度打消患者的顾虑。这种情况下,一天10个号就算爆满了。而以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例,一般医生半天就要看四五十个号。


可以进行手术

  通过门诊诊断,如需手术,患者支付外籍医生一定费用后,可以直接在医院指定门诊外籍医生作为自己的手术主刀医生,并按正常医院诊疗和手术流程完成手术。这样,部分手术不需要再舟车劳顿远赴海外进行了。


关于沙顿医生

中国从医路

  沙顿:两年前我受邀来广州交流,认识了这里的徐宏文主任。来中国是希望感受一下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就选择了回来中国。现在长驻上海,经常往返广州。从去年底开始,在这家医院内开始进行广泛交流。现在有了执业资格,可以跟这里的医生一起出诊和进行手术,以前是友情赞助,以后慢慢地会规律起来。以前在美国,一周出门诊三天,大约看三十个病人,这里的医生一天就能看到差不多一百个病人了。这里的病人量实在太大了!在美国,越是专科的医生,看的病人实际上越少了,而在中国正好相反。我挺爱做手术的,这边手术量这么大,真让人羡慕。另外,我的一个女儿也是学中文的,我喜欢中国文化,爱中国茶、中国菜。


医生从业能力

  沙顿:研究比较多的是小儿骨科、脊柱侧弯、髋关节、扁平足、创伤类手术、成长疼痛等这些方面。以前是美国军队的,给伊拉克战场的伤兵做手术的,所以创伤类骨科手术做得比较多。另外就是脑瘫患儿骨科方面的矫正做得比较多。有位14岁的姑娘,花10万元到美国做了这个手术。这类手术解决不了脑瘫问题,但从骨科角度纠正踮脚尖走路的问题。在国外,这类手术做得很多,因为国外很多家庭都非常注重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而中国这样的家庭似乎少些。


对医院团队的看法

  沙顿:我很信任我们这整个团队,其实一个团队完成一件事比我一个人完成更保险。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知识,比我一个人的判断更全面。其实我们之前有过很长时间的学术上的交流,配合上已经达到了默契,我们在医学上的大原则也都是相通的。美国标准也好,符合国情也好,我们会一起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手术方案。术后我也会留在这里观察几天。在国外有时候主刀完,我也可能会离开,由我的团队来照顾病人,所以这是很常规的方式。相信我,中国医生很棒,我信任我们这个团队,而且我常驻上海,随时可以回来广州。


就医习惯的不同

  沙顿:在国外,因为保险系统不能让病人直接找专科医生,只能先找家庭医生,也就是全科医生。而在中国,是病人觉得自己是骨科的毛病就挂骨科,觉得自己是心脏的问题就挂心脏科,这样不太好。病人一般没有专业知识,如果不是骨科的问题,病人又得重新挂其他科,浪费病人时间也浪费医生时间。国内医生还要为病人考虑很多费用方面的问题,看他们经济实力能不能匹配这样的治疗方案,而在国外医生只需要考虑最优治疗方案。对病人,我只有一条要求:必须预约,不需要在门口等,尊重其他病人就可以。如果没有问完问题,我会给你名片,只要我不在手术,我会回答你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