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沪上失能失智和半失能失智老人约25万人,约占沪籍老年人口的6.7%,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已纳入申城养老保障重点。今年1月份,民营养老机构亲和源、龙华医院与浦东新区航头镇政府签约,上海市最大老年护理中心落户航头,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医养结合”。
千张床位服务失能失智老人
每年,申城离家出走的失能失智老人不在少数,这让很多家庭背负了巨大的精神负担。不少子女无法在家照护老人,现有的专业照护机构也无法提供全覆盖的上门服务。因此,“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无疑已成应对老龄化的迫切需求。
今后,龙华医院分院将落户航头,建成后,不仅是浦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也是教学基地和老年病研究中心。与之毗邻的亲和源建有老年公寓、老年大学和老年用品展示中心,专设1000多张床位服务失能失智老人。
“目前,政府正从直接提供服务向多种主体提供服务转变,政府除了提供基础性、保障性、示范性养老服务外,更要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购买服务,加强服务监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亲和源老年生活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华山说。
护理服务有条件纳入医保
为失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无论是居家照护,还是在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护理费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去年,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计划”在6个街镇试点,试点街镇包括:杨浦区控江街道、五角场镇,闵行区莘庄镇、江川街道,浦东新区潍坊街道、塘桥街道。试点前,要对老年护理需求评估、费用结算提出具体措施。明确达到80岁以上,居住在家或在养老机构,经过评估因为疾病、生理功能衰退而达到轻度、中度、重度护理需求等级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独居老人,给予“老年护理费用专项补贴”。
试点的一种预期是:推进老年护理保障制度,研究通过护理保障、商业保险等多渠道、多形式解决老年人的护理支付需求。
同时,来自市民政局的信息还显示,一些养老院具有内设医疗机构资质,上海市将探索这些养老院的护理服务纳入医保,调整养老机构医保结算方式。“这样的政策走向,将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大胆尝试医养结合”,华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