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日,“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主题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老年建筑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优秀工作者,在这里分享他们的建设管理服务经验,以此解决在我国建筑养老服务的起步阶段,所面临的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论坛由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机构和社区建成环境评价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承办。

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刘羽桐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说,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期间召开这场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主题论坛”,是一个很有特色学术交流平台。

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是养老事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养老建筑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急需提高。为老年人提供舒心自在的居住环境,修建具有良好社区网络服务系统的老年公寓或老年住宅,是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也是民政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开发建设等部门关注的新趋势。

在国务院、民政部及各级地方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养老支持政策和规范标准之后,各种机制、各种模式的养老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所有项目投资后,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现代养老的居住环境。刘羽桐表示,针对当前因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居住环境需求,弥补城市居住区老年生活环境考虑不足的规划设计缺口,对当前建设符合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各方面需求的建筑环境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作深入交流,对于养老服务业的工作者、研究者,乃至关心老年身心健康问题的所有人,包括进入中、老年者的本身,都会带来非常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来自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刘玉龙副院长出席主题论坛并发表以“老年医疗设施设计——北京老年医院实践”为题的演讲。详细讲解了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老年医疗机构系统的建立,通过对老年性疾病治疗的需求分析提出对老年医疗设施设计的策略,最后,以北京老年医院为例,细致分享了院内分空间的建筑设计思路。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高永良副院长发表了以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建设经验分享为题的演讲。根据《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的意见,详细阐释了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医养结合规划理念、功能及运行特色,他指出要实现医、养、护一体的无缝连接。      

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周颖教授发表了关于日本养老设施的新动向的演讲。周颖教授曾就职于日本国立保健医疗科学院设施科学部,近年来与日本政府、学术界及从事设计实务的建筑师合作进行了种种新型医养建筑研究尝试,致力于住区再生相关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在演讲中,她通过对日本养老设施的体系的分析,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些启示,她认为我们的目标应是致力于为国人提供量大、面广、优质、适宜、可承受、可持续的养老服务。在养老设施设计理念的大变革背景下,医疗介护与建筑空间两方面必须同时改革。

来自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院长张乃子,发表了以“现代养老机构人本化居住环境之建筑设计理念”为题的演讲,着重探讨现代养老机构的建筑设计人本化理念与老人的生存环境发展的联系以及痴呆患者居住环境布置的人本化需求。

 “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主题论坛是第三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最为引人关注的主题论坛之一。其他来自美国、日本和国内工作在养老建筑领域的专家,也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受到与会观众的热烈欢迎。

可深入采访的亮点

东南大学与《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长期保持友好合作,一致为老年建筑领域承担研究工作,此次参与中国福利协会主办的论坛,更是行业多方力量的联合。在一致的目标规划上,未来是否有更多,更亲密的合作形式?东南大学在老年服务领域有何新动态?

演讲嘉宾张乃子是来自上第三社会福利院的院长。该院在养老环境设计和人文关怀中找到了独特的切合点。养老机构如何在住养结合的环境中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其环境设计要点是什么?其管理经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