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就是社会缩影,每个病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陪伴病人漫长住院、与医生和护士的交往中,每天都有对生命价值的新鲜感悟: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一定要关爱、善待生命!

老伴三年前突发脑溢血,手术抢救后,辗转几家医院“生命”是保住了,但偏瘫卧床、失语、潜意识地在与“生命”PK着,天天都有令人深思的故事发生着,还是让时间回到三年前的那天……

老伴突发脑出血,入清河999急救中心紧急抢救

200966日星期六,北京刮起五六级大风,原本进入初夏的天气气温突降十几度。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孙女小月亮随父母上小学离开后,周末又回到奶奶身边,奶奶异常高兴,大家吃过奶奶做的丰盛午餐后,奶奶搂着孙女睡了午觉,3点多带孙女下楼浇花,突然感到不适坐在了井盖上,接着昏迷了过去。儿子在身边,没有耽搁地打120电话就近送到了清河999急救中心。

CT检查结果出来了:“高血压性(左侧颞顶叶)脑出血合并脑疝”,接着病危通知单送到家属手中:“患者目前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难熬的三个多小时之后是更让人揪心的十天十夜的ICU病房外的“焦急、无奈、信任、期望”的守候,家属不能见病人,护士不时在ICU病房门口高声喊叫“×××家属……”如让家属送去卫生纸垫、湿纸巾之类物品的吩咐还好,但向家属通知病情、做有风险治疗的签字、报告病危,甚至……难熬的十天十夜总算熬过来了,老伴进了普通病房,每天我们可有较长时间守候在她身旁,老伴有清醒意识,虽说不了话,但能用左手表示,能自主进食,能用眼神和我们交流、沟通,我们对她康复充满信心。

术后感染,转院北医三院

外科手术后最忌讳、也最难免的是术后感染,在拔掉引流管后,从包着厚厚纱布刀口处先是往外流带血的分泌物。老伴开始发低烧,久久不退,我们又转入焦虑状态,考虑并联系转我们学校的合同医院——人民医院或北医三院。最初两家医院都不收,一是手术不是他们做的,二是怕“压床”。多亏遇到了北医三院神外科副主任谢忠诚医生,在专家门诊室他看了我带去的病历后,同意收治,让我留下电话等候病床。

72日老伴转入北医三院神经外科病房。77日谢医生为她做了一次清创手术。术后虽使用了各种抗炎药物、做了几次细菌培养,没有结果,一位医生告知是一种“一见氧气就死亡的厌氧菌”在作祟,并问我认识不认识协和医院感染科专家,建议病人转协和治疗,医生还建议病人要及早做高压氧辅助治疗。在没有找到协和医院医生之前,了解到附近解放军306医院(三甲医院)为北京奥运会急救建立了高压氧设备,于是就在81日建军节那天冒雨将老伴转入306医院神外科病房,一面继续抗炎治疗、一面做高压氧治疗。术后炎症引起的发烧太顽固了,三伏天病人一到下午体温就上升到38-39度,持高不下,真让人揪心!

辗转托人,转入天坛医院

继续找高明医生的活动始终没停。人们都知道天坛医院是神经外科的一枝花,受到国家科技奖励的名誉院长王忠诚院士是国内外知名神经外科专家,并带出了一批高水平医生团队,但进天坛医院住院治疗有多难是众人皆知的。辗转托人,814日,老伴转入天坛医院。

到底不一样,这里不愧是高水平神经外科医院!门口除挂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牌子外,院里还挂着“神经外科医学院”和“神经外科研究所”两个牌子。三个牌子把“临床-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转入天坛医院三四天后老伴炎症被控制住,体温正常了,左肢体能动,意识清楚,桂松柏主治医生胸有成竹,针对脑水肿准备做个引流手术,稳定后就可去康复医院继续做康复治疗。

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一场灾难又降临,那是830日凌晨020分,急促的手机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是护工从病房打来的,说“阿姨有点不好”,叫我来病房。我急忙打车赶往医院,20分钟后赶到病房,护工、值班医生都在现场,病人处于昏迷中,护工刚为病人清理完呕吐物,医生分析可能是再度脑出血,让做CT检查,此时我打电话把孩子们叫到了医院,CT结果很快出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病例书中只写有“病人于830日再度出现昏迷、呕吐”,没写二次脑出血),值班医生把另一病区值班的王主任医生也请来一起商量抢救方案,考虑病人年事高,建议不做手术,采取保守治疗,同孩子们简单商议后,怀着对医生信任的心情将病人推进天坛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我们全家又再度陷入焦虑、无奈、信任和对医生的无限期盼中。记得这天是星期天,病房只有值班医生。

这次老伴进ICU病房抢救一住就是20多天。奇迹再次出现,老伴再闯鬼门关,于923日由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我们又可天天陪伴亲人了。一天病区护士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装有厚厚一摞钱的信封递给我,并让我在事前准备好的退还“红包”几页纸的名单上签字(可见不只是退我一人),护士长看我愣了一下不知事情来由,对我说:“你儿子在病人住院时留下的,医院有规定不能收。”我为孩子们对妈妈的“孝心”而动容,我更为天坛医院的医风所感动!

病情相对平稳后转到航天中心医院

随着病情相对平稳,117日,又是个下雨天,病人转到了航天中心医院康复楼神经外科病房。

老伴在航天中心医院长达两年多住院治疗期间得到医生、护士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人病情虽有起伏,但基本趋于稳定。节假日当看到本应是休息日的郭辉主治医生来病房查房时,当看到在家仍是娇惯独生女的年轻护士们将对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的耐心呵护施于我们的亲人时,怎能不对他们的仁医大爱、高尚医德起敬呢!

三年来为了患重症疾病亲人的生命,辗转五个大医院,享受到这么好的医疗资源,熬到了今天,除了感到“幸运”外,我们最想说的是感谢医生!感谢护士!感谢我们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