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9年,初尝进军医疗服务市场的甜头后,金陵药业继开创性收购宿迁人民医院后,二度试手。
7月25日,金陵药业发布公告: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有限公司签署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甲方出资122950915.20元收购乙方持有的鼓楼仪征医院68.33%的股权。
从5月17日金陵药业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简称“南医大三附院”)的股东授权代表王顶贤签署《股权收购意向书》,到6月12日南医大三附院获批变更机构性质,再到7月25日收购完成,整个过程涉及当地卫生、民政、税务、工商等多个部门,却仅用了约两个月的时间。
有了收购宿迁人民医院的经验,金陵药业的这次收购显得轻车熟路。2003年,金陵药业曾以7013万元收购宿迁人民医院70%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收购公立医院的第一例。
2011年,宿迁市人民医院实现利润1.02亿元;其中医疗服务部分利润6505万元。金陵药业2011年年报显示,2.6亿元盈利中,宿迁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盈利占了25%以上。
“医疗行业虽然不能说是暴利,但近30%的利润率对投资者来说也十分诱人,而且医疗机构运营非常稳定,资金回流也很充裕。”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恒鹏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解释说,“从另一方面说,药企收购医院等于是为其药品销售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市场。”
此次收购,金陵药业再次采取与鼓楼医院集团合作的方式,后者以品牌和管理入股,持股10%,并将派出专家出任院长,对仪征医院进行持续性的管理和技术输出。“仪征距南京仅70公里,我们认为其接受管理和技术支持的力度较宿迁医院或更胜一筹。”瑞银证券分析指出。
鼓楼医院宣传办主任柳艳辉告诉记者,此次收购参考了之前收购宿迁人民医院的模式,宿迁人民医院在收购后的9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鼓楼医院的品牌效应也在这种扩张中得到了强化,虽有争议,但成功不可否认。相比此次收购,收购宿迁人民医院得益于当地主政方的力推,使进程大为加快。
收购后的南医大三附院更名为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属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性质由民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改为民营营利性机构。
综观目前被收购的医院中,三甲医院所占比例很少。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各级政府暂不鼓励优质医疗资源改成营利性机构;而一级医院太小,药企基本看不上,因此现阶段被收购改制的医院一般以二级为主体,规模中等,资金吃得下,面对的政策也相对宽松。
“收购以后可能出现一些短期化市场行为,仪征医院要克服过度医疗和过度用药行为。”对于发展前景,朱恒鹏也提出自己的担心,“作为药企要尽量规避内部关联交易,在药品的销售和使用上,不要出现由于内部关联交易,用药品损害患者利益和医院的长期发展的行为。”
而对于药企涉足医疗服务行业的整体模式而言,朱恒鹏认为,短期而言,这样的合作是个不错的尝试,但从长期看,药企经营医院不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因为这两个行业没有什么互补性,他们能够联手是由于中国的医疗体制和药品定价体制造成的。只要中国药品定价和流通理顺了,药企收购医院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不可否认,一些民营医院也可以采取这种模式。在改革的过渡期,这种模式可以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