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召开的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第二届代表大会透露,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2家社会医疗机构获得医保定点资格,11家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定点资格。这意味着在本市非公立的医院、门诊部中,有超过一成者可拉社保卡就诊。


  原来上海市民到民营医院看病都不能拉社保卡就诊,当然,也增加看病难、看病贵的程度。27日,消息传来,上海有102家社会医疗机构可拉社保卡就诊。从有关方面获悉,从今年起,上海民营医院获得医保、新农合定点资格的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不久的将来,民营医院将逐步成为医保定点医院,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上海民营医院成为医保定点医院,一是可以增加医疗机构的总量。虽然,上海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快速发展,医疗保障逐步扩大,参保范围实行全覆盖;全市已建立了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平均每2.2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一家医疗机构。但是,医疗机构的总量仍显不足。从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与国际上相比,仍然较低。同时,上海民营医院的数量还是较大的。至去年底,上海市就拥有包括医院、门诊部、个体诊所、临床检验中心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社会医疗机构就有1715家,如果上海民营医院全部进入医保定点,将大大增加上海医疗机构的总量。


  二是医疗资源将均衡配置。目前,城乡之间,社区之间,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不均衡,特别突出的是郊区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薄弱。上海的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市区,市区集中在中心区。民营医院大都在市区边缘,合作医疗当然在农村。由于民营医院往往很难获得医保定点资格,使得参加医保的群众不得不舍近求远就医。这不但不利于民营医院的发展,也不利于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医疗矛盾和问题。如今,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公立医院在服务网点的不足。


  三是增加专业服务力量。目前,我国的民营医院大多数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专科医院,比如口腔、康复、骨科、医疗美容,将其纳入医保定点,民营医院可以和公立医院形成优势互补。在这些领域,民营医院大有可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公立医院在服务力量上的不足。


  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定点,我们建议,一是医疗费应给百姓实惠。看病难,主要难在去大医院看病难、挂专家号难,而广大民营医院却普遍吃不饱。如何才能让民营医院有效分流就诊患者?目前,医保支付比例,大小医院之间只有5%的差距。100元的药费里,小医院只比大医院便宜5元,费用上拉不开档次。市民自然都跑到大医院去了。建议在医保支付额度上,民营医院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应是否能进一步降低,要和三级医院自付比例有明显差距,让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二是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应开具一月药品用量。为什么大医院会人满为患?去年全市的门急诊量高达1.9亿人次,其中有相当比例是慢性病患者。这些患者每周都需上医院,挂号排队、就诊排队、付费排队、取药排队,等了半天,就是为了配点常用药。如心脏血管装了支架的病人,需要长期服用波立维,每盒7片,价格143元。由于价格昂贵,医保有限额,以致每周都需上医院,就是为了配一盒。建议医保局、卫生局等有关单位是否让民营医院放开,不论价格,实行必须药物能满足慢性病患者一个月的用量?这样,普通门诊就医人次将大幅下降,病人挂号费、往返交通费等负担也将减轻;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将随之逐步消失。


  三是加强监督,民营医院也要为廉价药开绿灯。为什么看病如此之贵?现行医疗体制下,药品收入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药价直接与医院利润挂钩。应采取特殊政策,让廉价药能够更多在市场上存活,进入民营医院药房。建议通过直接招标、统一配送,打通经典廉价药的产业链,使生产企业、流通渠道、民营医院药房等都能有所收益。


  国家大计,民生为重。医疗问题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牵动千家万户。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将大大提高它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并能帮助改善看病难的问题,值得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