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楼火灾、静安区胶州路大火、宝钢医院火灾、加上最近的天津蓟县的莱德商厦大火……近年来,一起起惨痛的火灾事故让公众深刻地认识到建筑材料防火的重要性。
然而最近记者却从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处得知,如今被广泛运用于医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的耐火板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而最大的原因是一些公司送检的是合格样品,实际供货却偷工减料替换成不达标产品。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耐火板市场质量层次不齐!
耐火板,指的是一种实芯耐火装饰树脂板。与被俗称为“防火板”的仅一层薄薄贴面的耐火板相比,实芯耐火板的优点不但防火、防潮,而且耐磨、耐冲撞、耐油、易清洗、绿色环保,且花色品种较多。
这种材料多用于商场,学校,幼儿院、医院,办公楼,体育馆等的室内门、墙面及天花装饰、柜台和置物柜表面、办公台、快餐桌、儿童家具及厨柜等家具表面等,以及火车、轮船和客车的舱壁和门,天花等,能确保火灾时人们安全疏散,并保护人们免受蔓延火势的侵袭。
据悉,在一向重视消防安全的日本市场,一家主要面向民宅装饰防火板市场的企业每月销售量至少在10万张以上。而在中国,历经10多年的发展,耐火板市场产值逐年上升。很多家医院在装修时,都特别青睐于实芯耐火装饰板。而高品质的耐火板价格比普通贴面防火板相比,价格更是高出十几倍,可以说是建筑装饰材料中的高档货。
这么红火前景又好的市场,一些逐利的商家却用低廉的价格恶性竞争市场。“消防安全马虎不得,但这个行业的水太深,一些公司生产的建筑材料防火性能根本达不到新的国标要求,不出事也就糊弄过去了,一旦起大火后果不堪设想。”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行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这样说道。
劣质防火板差在烟毒性能不达标!
在消防行业内,新国标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06》。按道理,实施GB8624-2006国标后,旧的GB8624-1997《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理应废止。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仍有一些公司采用了GB8624-1997标准来生产耐火材料,鱼龙混杂的市场潜藏着重重消防安全隐患。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国标GB8624-2006相比于1997年国标版本,重大变化在材料燃烧性能级别的划分方面,由过去的A级(不燃性建筑材料)、B1(难燃性建筑材料)、B2(可燃性建筑材料)和B3(易燃性建筑材料)五个级别改为如今的A1、A2、B、C、D、E、F七个级别。
尤其是GB 8624-2006对材料燃烧性能级别判定所用的试验方法以及判据有大的变化,特别是考虑了燃烧的热值、火灾发展速率、烟气产生率等燃烧特性要素;产烟附加等级s1、s2、s3、燃烧滴落物/微粒的附加等级d0、d1、d2、产烟毒性附加等级t0、t1、t2。
“很多火灾中,其实致命的死亡原因不是烧伤,而是有些建筑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剧毒烟雾和热量,毒烟会令人窒息、昏迷,大量的热会助长火势,从而产生更大的危害。”一位消防专家这样表示。因此,防火板不但要起到阻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须达到烟毒等级标准。以燃烧性能B级为例,产品除需符合B级的规定要求外,燃烧性能也必需达到B-s1、d0、t0等级。
而那位行业内部人士所说的消防安全隐患就出在了防火板的“烟”和“热”燃烧性能上,“产品的烟、毒性能其实根本不过关。一些公司是技术达不到新国标标准,一些公司有能力却不愿意生产符合新国标的产品。”
“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作祟。采用新国标符合烟毒等级标准的防火板,产品的成本足足要比那些烟毒性能不达标的产品高出好几倍。”她这样说道。[page]
据了解,不合格原因一是生产厂家质量意识较差,有些生产企业为了牟取暴利,使用质量较差的原材料,甚至使用毫无防火作用的原材料,坑害消费者。二是在防火材料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阻燃物质,一旦燃烧就会放出大量的毒烟。
为何委托检验“不那么可靠”?
那么,这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火板是怎么流入市场呢?行业人士随后的爆料让我们对防火板的安全感到不寒而栗。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取消了生产许可证制度,由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实施认证管理。行业人士透露,一般来说各大公司会自行将产品送至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然后将产品报告书送给客户,这种检验方式就叫委托检验。
但为了通过专业的检测,基本上一些公司自己送检的产品都会使用真材实料,这样委托而出的检验报告一般都会合格。很多公司便把这份合格的委托检验报告挂在经销商的店堂,作为产品销售的卖点之一。
不过,送检产品合格,并不等于实际销售使用的产品同样合格,里面最常存在的“潜规则”是检测和实际产品“两张皮”。
一些企业将样品送检过关后,再大批量生产使用就偷梁换柱生产低档标准的劣质防火板,将标准降低后的成品大批使用到施工现场。若防火板被调包成偷工减料的产品,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以医院为例,假设墙面的装饰防火板起火,火势不大却在短时间内冒出大量有毒有害的浓烟,将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
委托检验报告因为是公司自行送件,在代表性和真实性存在着天生的缺陷,也因此很有可能实际施工使用的产品被替换成低档产品,可信度因而不高。不过,若企业拿得出型式检验报告,起码可以证明这家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足够的信心。
与委托检验相比是,型式检验必需在在质量监督机构及相关认证机构认可的第三方独立检验机构进行抽查。
瑞欣装饰坚决走型式送检路
也正是考虑到型式检验比委托检验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更有说服力,一家年销售额超过千万美金的国内防火板行业的领头企业上海瑞欣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就从去年起坚定地要拿出型式检验报告。
瑞欣装饰材料公司“2440mm�1220mm�6mm”的高压装饰板的型式检验报告,委托、生产、送件单位是瑞欣,抽样是质监部门在产品库随机完成,再由质监部门将材料转交给检验机构,这样保证了抽查客观独立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得以大大提高。
“今年,浙江有家医院在装修中使用了瑞欣公司的耐火装饰板。1个月前,施工方很紧张地打电话称管理部门要来现场抽检验收,询问公司产品到底质量过不过关,如果没把握,赶紧快递一份达标的产品过去。”瑞欣公司业务经理回忆道。
如果不是通过型式检验,对自己公司产品质量很放心,瑞欣也不敢对经销商作出这样的回答:“不用快递,你们现场随便抽检,不会有问题。”
记者看到,在瑞欣公司的一份产品宣传单上写着这样四项安全承诺:真材实料(使用进口防火牛皮纸绿色环保材料)、安全可靠(样品与批量产品一致,真实诚信体现)、谨遵标准:B级型式检验打破委托或现场送检、工程验收(全面实地随机抽检,禁得住考验)。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在工程验收时敢于做到实地随机抽检。记者了解到,一些公司即使产品达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会在施工方的“关照”下送去合格样品。
大部分企业拿不出型式检验报告
据爆料的业内人士称,耐火装饰板行业内能拿出型式检验报告的企业并不多。那么,他所说的事实果真如此吗?
日前,记者也走访了申城几家建筑材料市场。当记者向商家表示想购买耐火板用于橱柜门板时,一些商家展示了产品的检验报告,称自家的产品通过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有证的产品比没证产品贵一些,不过你放心产品质量包你没问题。”
不过,记者的确发现,大部分的商家拿出的耐火板产品检验报告,虽然由行业内最权威的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但报告封面注明的检验类别均为委托检验。
随后,记者又登陆了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网站,在检验数据库栏内输入“防火板”“耐火板”、“树脂板”、“抗倍特板”、“英耐特板”、“倍耐板”等各种关键词,发现的确存在着大部分企业仅有委托检验报告的现象。目前为止,比如行业内的几家有着外资背景的大企业今年1月、2月送检的高压装饰耐火板和抗倍特板均为委托检验。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已有明确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装修材料应完好,并应核查其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防火性能型式检验报告、合格证书等技术文件是否符合防火设计要求,这其中就包括木制材料的耐火装饰板。
为什么GB50354-2005规定应检查防火材料的型式检验报告,市场中拿不出型式检验报告的相关企业又怎么能拿下公共场合的各种防火工程,又怎么能让公众相信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呢?这些事关百姓生命财产的消防安全的问题,都值得有关部门和耐火板行业厂家的深思。
在此,本报也提醒使用防火材料的用户,在购买时应查询该产品是否具有国家级消防质检中心出具的合格型式检验报告,并上网查验报告的真伪。若防火产品价格太过低廉,应考虑质量是否真的能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