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12月以来,我市按照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会改革子长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分两批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县区以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为重点,政府责任得到落实。2012年全市预算1.53亿元,同时各县区还积极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医院的考核制度,因地制宜编制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二是以改革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建立了突出公益性质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收入也较改革前提高12%左右;三是以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为重点,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2011年全市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较上年明显上升,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双升双控”的目标;四是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2011年4月以来,佛坪、镇巴、留坝等五个县区11所县级公立医院先后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全面启动此项改革奠定了基础。此外,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第三方调解医疗纠纷等工作也扎实推进。
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改革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考核机制不健全;二是部分县财政补偿政策有波动性,致使部分医院难以有效执行突显公益性的绩效考核办法;三是存在着优秀医学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制约了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认真总结一年多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我们认为,我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思路清晰、路径正确、措施有力,符合汉中实际,取得了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中省的统一部署,结合汉中实际,我市下一阶段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思路是:
一是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从8月1日起,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在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按照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在实施中逐步规范完善;二是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既破除“以药补医”,又防止价格波动对医改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积极探索新农合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更大的医疗效益。
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这三项改革,既是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又涉及到了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等多方利益格局的调整,将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三项改革将推进医院服务模式、政府监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可以说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败的关键。一是医院将进一步建立起“以病人为中心”医疗服务模式的变化。医院会更加主动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强化“三合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服务,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二是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对医院的监管模式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卫生行政等部门将更加重视对医院“短斤少两”、“缩水”服务的监管,将加强对公立医院凸显公益性质、提高医疗效率指标的考核,使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质。
对上述三项改革市政府将统一安排、同步推进,力争使改革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末多数县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