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北首善公益性医院

  提出“从容致上、精深致远、仁爱致胜、集贤致用”发展姿态

  2010年注定是清远市医疗卫生领域不平凡的一年。6月29日,清远市人民医院新院落成,搬迁工作正式启动。这将成为清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项目,也将是粤北地区最大规模的公立医院。

  搬迁后的清远市人民医院计划将新院打造成为粤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医院,力争一至两个专科达到国家级水平,三到五个专科达到省级水平。可以说,清远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是清远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山区人民健康水平献上的一份厚礼,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便民工程。

  正如所有新生美好事物都被赋予更多的关注和期许,清远市人民医院新址的落成也不例外,无论是环境条件、软硬件设备还是管理、服务理念、医疗收费等问题都成为关注目标,“我们将以从容致上、精深致远、仁爱致胜、集贤致用的姿态打造公益性医院,并推动清远医疗卫生的发展,”清远市人民医院长李小利用“四个致”回答了以上疑问以及今后医院发展的新方向。

  功能齐全的“绿色”新院

  清远市人民医院新址坐落在广清大道旁的半岛街区,园林式的构造,广阔的建筑面积,加之充满现代化气息的设计让这所综合性医院格外引人瞩目。

  新落成的人民医院筹建工作历时5年、总投资逾7亿元,年门诊量可逾百万人次,日门诊人次可达5000人次,院内设有停车位1000个,一期工程开放床位1200张,二期工程完工后可达到1800张。新院址占地15.6万●,6万●的绿化面积,全院绿化率达38.5%,这个集合休闲、生态、园林构造的环境很适合病人休养。目前,门诊楼、办公楼、后勤楼、医技楼、住院楼等6幢大楼已落成。

  而新院的生活用水更是实现太阳能供热,体现出低碳减排的设计理念。新院区宁静舒适的环境和更贴心的服务,为清远及粤北市民提供更加优质诊疗条件,解决了目前医院规模受限的瓶颈问题。

  清远市人民医院的新院建筑设计更突出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减排,提倡环保清洁的理念。新院选用节能电器,并设置中心冷站,对供暖、供冷实行集中、智能管理。而病房则采用天然能+热水泵供热水,确保为住院病人提供24小时热水供应。信息化系统实行智能化、一体化,具有先进中心手术部、产房、ICU等,配备先进的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在流程上进行分区处理,管理上实行中心化管理,并针对不同患者设置不同的出入口,以院街为轴线,实现医疗业务用房一体化,管理集中,诊疗分流;完善无障碍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医院病房采用双人间和单人间,配置了有线电视、食品柜、衣柜及装有淋浴器和洁具的卫生间等,每间病房均有独立的阳台,还备有晾晒衣物架。而病房的地板是用防滑材料铺成,减少了人员进出滑跤的几率。

  据了解,面对山区群众医疗资源短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峻现状,为做大做强清远卫生事业,整合清远卫生资源,实现清远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4月,清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清远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新院区的重要决策,并将清远市人民医院建设工程纳入“十个一批”工程和2009年清远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同年下半年,提出建设住院、培训大楼二期工程的方案,并成功获批立项。

  “没有全面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一直十分关注新院的筹建,他认为医疗卫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人民群众通过医疗服务看发展的成果,看社会的和谐与公平,看政府管理的能力,也看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建设。清远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清远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清远市民的期待中,清远市人民医院新院工程经过日以继夜、紧张有序的建设,终于在今年6月29日正式落成,并启动了搬迁工作。

  软硬件双管齐下打响公益牌

  新的环境和服务理念下,更需要一批人才来执行和体现。而一所医院只有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外围环境,才能使他们对医院产生感情,才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价值,并为医院创造价值,同时为更多的病人服务。

  为此,清远市人民医院下大力狠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并建立健全系列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科技人才构筑充分施展才华、发挥自身作用的平台,形成了一支有医德、有技术、有活力的老、中、青梯队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成为医院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

  该院领导把人才培养摆在战略高度,成立以领导班子为核心的“人才工程”领导小组,奉行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育才之责的做法:对慕名而来的各路医学人才,恭留善用,大胆引进;坚持设岗定职、因事择人,并结合医院工作特点,择优选用入编人员,让有心成才之人脱颖而出,用人从不追求名气,高才者委以重任,并努力使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贡献与价值的统一。

  筑巢引凤成为清远市人民医院吸引人才的一大特点。为实现清远市人民医院新院搬迁工作人才配套,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清远市人民医院大刀阔斧创新机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仅2009年就引进博士7名,实现了清远医疗卫生系统博士零的突破,填补了清远医疗卫生系统专业人才空白。

  “博士群”为清远市医疗系统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优化人才结构,对于本土人才建设也极具“孵化”促进作用,同时极大提高了清远市的医疗科研水平,更方便百姓看病。

  另外,该院还按需引进了高中级职称医学人才以及医学硕士,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医院每年提取医院业务收入的5%作为员工的学习、培训和科教经费,实行全员不同层次、多样化的素质培训。

  高学历人才群体性崛起,清远市人民医院人才的固有格局正在改变。在高端人才的冲击下,医院的年老和年轻的医生们,也开始加紧学习深造,充实自己。

  去年,该院为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与中山大学合办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参加研究生班的120名学员全部为医院的高年资医师,此举将有效地提升人才档次。至去年底,清远市人民医院已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3项,目前在研的省、市级科研立项40多项,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1000多篇,心脏手术等一大批高难度手术和技术已成为经常性开展项目,医院科技实力、社会知名度显著提高,医院各项工作量连年持续递增。

  医院坚持人才兴院、科技兴院战略,全面开展优质服务,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患者的向往,不但本地区的群众愿意来就医,还吸引了周边地区如广州、韶关、珠江三角洲甚至香港、澳门的患者慕名而来求医。

  新院带来的不仅是人才的充实,更是硬件上的更新。近期,清远市人民医院的设备有了新的补充。新设备的引进,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业务的科技含量,设备配套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样,先进的硬件设备和人才的“珠联璧合”使清远市人民医院的综合实力有了更大的提升。

  该院引进了日本东芝320排CT,该设备是目前世界最高档的螺旋CT,具有覆盖范围广,扫描时间短的特点。一圈扫描,就可完成全器官成像、动态容积功能成像、全器官灌注和一次心跳完成心脏采集等创新性突破,大大提高了临床应用范围和临床研究前景。

  而美国通用3.0T核磁共振仪等大批世界一流的先进医疗设备的引入为医院搭建了分子影像学平台。医院将通过此设备,采用微创和无创的成像方法,在分子水平诊断疾病,为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个性化诊治方案。这台设备的作用正越来越多地为国内综合性大医院所青睐。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它具有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造影剂量少等强大优势,实现了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的效果。

  软硬件的不断完善,使得清远市人民医院的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也使其在走向创粤北地区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以人为本提供细致优质服务

  作为全院最大的部门护理部,负责全院护士工作的管理,而护士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也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因此护士工作精细程度不可忽视,而护士“微笑工作”的开展也成了新院搬迁后的一大亮点。

  据该院护理部主任蔡艳芳介绍,清远市人民医院提倡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突出服务人性化,“护士回归对患者生活的照顾,实际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视,”蔡主任说,只有护士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才能及时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

  为此,护理部通过护士“床边工作制”,从打针、换药水等护理工作全程跟踪,实行分组护理,责任大包干。由于护士与病人朝夕相处,对病人的病情观察更细微,也利于对病人的治疗和沟通,加强了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包容和理解。这种“舒心病房”的全程护理模式,可以让专业人员来做专业的事,护士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打针和发药,而是从病人的生活护理开始。也就是说,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到康复锻炼的全程护理都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体现医院人性化服务,医院对护士的工作时间作出了人性化调整。如就诊病人人数多的时间段,增加上班护士人数,病人少的时间段则可让护士分批提早下班休息。由于此前的护士工作掺杂着各种琐事,如陪同不同的病人跑去检查身体,帮多个病人拿药等,而现在医院成了了“输送中心”替代护士做这些琐碎工作,让护士腾出更多时间点对点来陪护病人。从而为病人创造更好的、更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使病人更快的康复。

  全程跟踪式服务,使病人治愈康复是清远市人民医院今年来工作中一大特色。为了方便病人与医护人员可以长期交流,及时咨询病情,院方制作了“爱心联系卡”,提供病区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姓名及科室简介、联系电话、专科开诊时间,发给每位新入院病人,以方便病人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加强医患沟通,满足病人需要。

  同时建立出院病人电话随访制度,主管护士在病人出院一周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随访内容以及时间,解决病人出院后的健康问题,为病人提供延伸的后续护理服务。恰恰是这些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体贴的帮助,也使清远市人民医院给病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和口碑,而这些细致的工作环节在新院搬迁后仍将继续得以沿用和进一步改善,达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新院亮点逐个看】

  亮点一:无纸信息化系统

  全院实行门诊信息系统、住院信息系统、体检系统、检验条形码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用物流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系统、医疗条码打印机、手术麻醉及CCU/ICU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医院门户网站系统、院长查询系统等信息化办公,降低消耗,阳光就医,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院内提供电瓶车运载病人及家属就诊。

  亮点二:分区就诊

  病人不用楼上楼下跑个不停。如需看儿科的病人,直接去该科室分诊、候诊即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里,将分诊、等候、看病、缴费一个流程走完,无须重复走动、排队。这样一来,门诊病人进入医院后即自动分流,不用集中到一个挂号区域挂号,排长龙的现象基本杜绝了。

  亮点三:医学博士12名

  该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8人,副高级98人,中级227人,初级674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3人;广东省“五个一”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清远市拔尖人才3人;医学博士12人。

  亮点四:“五不准”服务天条

  一不准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发生争吵;二不准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延误抢救时机;三是不准索取钱物,收受红包;四不准私设药房和在采购药品器械时拿回扣;五不准私自行医炒更、从事第二职业和业余服务损工肥私。

  ■【院长访谈】

  就医费用不因舒适环境而提高

  《南方日报・清远观察》:清远市人民医院新院建设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李小利(清远市人民医院院长):随着清远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清远的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工作也需要相应的完善和提高,综合清远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建设一家硬件设备完善、高端医学人员齐全、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综合性医院去适应城市的急速发展,清远市人民医院新址建设的蓝图应运而生,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关心。

  《南方日报・清远观察》:不少市民担心医院新址环境好了,会不会相应提高看病费用?

  李小利:我们一再强调医院要“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体现公益性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所以我们采取单病种限价收费,尽量降低市民医疗费用,另外还从药物和器械的采购环节把严关,降低消耗,要求医生“只开合适的药,不开高价药”,因此,搬迁后的新院,虽然条件改善了,但我们的收费水平不会提高,相反会更加低廉。

  另外,为了帮助全市更多的贫困患者就医,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天使医疗行动”的救助范围,真正解决贫困群体看病难问题。

  《南方日报・清远观察》:说说新院搬迁后,清远市人民医院的发展蓝图。

  李小利:作为清远地区的龙头医院,我们追求从容致上、精深致远、仁爱致胜、集贤致用的发展方向。医院搬迁后会充分发挥地区中心医院的作用,发挥技术人才优势,至少留住90%以上的本地病人在当地就医。使病人花最少的钱、最少的时间看好病,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水平。

  凭借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工作条件,我们将紧紧抓住医院的管理优势,努力打造粤北地区最大规模的便民医院,为山区群众提供“平价”医疗服务,并力争一至两个专科达到国家级水平,三到五个专科达到省级水平,从而推动清远卫生事业发展。

  《南方日报・清远观察》:市民担心医院新址的交通不便,医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李小利:我们已经跟市公交运输公司协商过,随着新院搬迁,医院附近将设上下车站,市区多条公交线路都会经过,方便市民前来就医。而新院的搬迁相信也会带动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如旅馆、超市、饭店等,所以市民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