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我市5县(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志刚递交责任状,自此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5县(市)全面铺开。
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将以改革补偿机制为核心,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90%以上的病人可在县域内就诊,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根据计划,我市将以“市建平台、量价挂钩、统一付款、集中配送”为原则,市里建立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平台,通过集中采购、量价挂钩,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利润,切断医院与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之间的利益链条。同时,逐步将医用高值耗材、医疗设备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
此外,建立政府经常性投入机制,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切实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完善医保支付机制。坚持在总额控制下实行按病种、按疾病分组、按人头住院次均费用等复合支付方式,引导公立医院自觉控制医疗成本,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严格考核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减轻群众个人负担。
改革中,还将理顺服务价格机制。适当合理提高手术费、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降低包括磁共振扫描、CT扫描等大型设备检查收费标准,使医疗服务价格真正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格局
县域卫生规划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基础,按照“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各县(市)政府以现有医疗资源为基础,重点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和1所妇幼保健院。每1000个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已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同时,在符合县域医疗卫生规划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按照“县乡一体、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我市将努力构建“县级医院带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健康服务室”的纵向医疗服务体系,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格局。
优化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也是改革的重点之一。将大力推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杜绝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强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处方点评、公示制度,实行部分检查检验结果同城同级医院互认,将药占比、次均费用、检查费用的控制情况作为对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省卫生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小春,市领导张国浩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