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县级医院把提升综合软实力、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视为当前发展的题中之义。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医院在改革中克服单向思维模式,探索出一条多措并举下的良性发展之路。

  安徽省的宁国市人民医院和天长市人民医院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实践者。近几年来,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联动上下级医疗机构、落实便民惠民政策等多项举措,两家医院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树立了良好社会口碑。

  迈过编制这道坎儿

  “不缺人、缺人才”一直是制约县级医院发展的一块短板,而“编制太少”往往被一些县级医院管理者视为妨碍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不过,在宁国市人民医院和天长市人民医院,“有编、没编并无差别”,编制已不再是应聘者看重的决定性条件。

  “我院聘用人员比例达56%,去年招聘的近50人中,只有3人有编制。”据宁国市人民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张向辉介绍,该院2010年修订的《借聘用人才管理办法》规定,人事代理员工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及调薪机制与同层次(年资)在编人员相同;竞聘领导岗位时,编外人员与在编人员公平竞争,能力说了算,绝不受歧视。同样,天长市人民医院也实现了编外人员和在编人员同工同酬,并且从去年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制。

  一方面,医院在薪资待遇、职称晋升上对编制内、外人员一视同仁;另一方面,两家医院还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组织院内外的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对应聘者的吸引力。

  天长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谢同炳介绍,近3年来,该院共有63人次的管理、医疗和护理人才赴安徽省立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协作医院接受了为期3个月或半年的业务、技能培训,派出150余人次参加了国内高级别的专科学术会议。“去年,我院邀请卫生部干部培训中心特聘专家张新博教授等多名专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主题各异的技能培训,大家对如何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匡正医德医风等问题认识得更为深刻了。”宁国市人民医院院长程朝晖说。

  除了外出培训和院内学习,两家医院还探索实践了在职教育的培养模式。2006年10月,天长市人民医院与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联合举办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设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急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共6个学科,学习期限为2年。基础课程由东南大学教师到医院授课,专业课程由学员到东南大学完成。“为鼓励大家继续深造,医院为顺利修完进修课程的员工报销学费,对考取在职研究生的员工奖励一套住房,为德才兼备的在职研究生安排科室行政职务。”天长市人民医院院长许长松说,5年来,该院医务人员学习劲头高涨,共有38人参加了进修学习。去年6月,宁国市人民医院也借助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的师资力量在医院开设起了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如今,第一期40名学员即将开课。

  做好枢纽联动上下

  “去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影像科的两位专家对我院一名肿瘤患者进行了远程视频会诊,提出诊断意见并制订了治疗方案。经过治疗,这名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如果没有远程会诊平台,宁国的老百姓哪能及时、便捷地享受到省级水平的医疗服务啊!”程朝晖说。

  据程朝晖介绍,宁国市人民医院去年正式加入了安徽远程医学咨询中心的网络系统。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安医大一附院的专家可实时对该院的危重、疑难病例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同时,该院管理者和一线医务人员还能最便捷地接受到管理技能培训与岗位技术培训。

  “县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绝非一日之功。借助上级医疗机构的先进技术壮大自身学科力量,被实践证明是明智之举”。许长松说,有赖于毗邻江苏省的区位优势,天长市人民医院争取了江苏省多家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2010年,该院在中大医院扶持下筹建了新生儿科,实现了技术指导和双向转诊等互赢合作;去年年初开始,南京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呼吸科的7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每周到该院开展教学查房;去年上半年开设风湿免疫科后,该院邀请到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每周六来院坐诊指导。

  天长市人民医院还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在安徽省外国专家局的支持帮助下,我院分别在2010年、2011年邀请到以色列著名的儿科医学博士塞缪尔、肾脏病理学家居瑞教授来院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通过与外国专家的零距离交流,大家了解到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拓宽了眼界。”许长松说。

  “作为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县医院在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要承担起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支持和帮扶责任。”程朝晖介绍,该院已推荐了多名管理经验丰富、业务技能高超的中层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挂职担任院长。

  天长市人民医院也十分重视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扶持和管理扶持。去年,该院免费接收26名乡镇卫生院的技术骨干来院进修,组织儿科、内科、骨科等各科专家每周前往市辖十八集镇卫生院开展坐诊指导,并选派了10名医生赴10所乡镇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工作。

  真正把患者放在心上

  “出院时,许大姐拽住我的衣角,久久不肯撒手,几乎流下泪来。”纪文云回忆起那一幕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去年10月,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危重的许大姐被送进天长市人民医院抢救,该院护理部组织纪文云等24名护士轮流对她进行特护。“我们每天给许大姐洗脸、泡脚、擦洗身体,照顾得无微不至。她意识清醒后,虽然气管切开、说不了话,但时常会眼含泪水、感激地看着我们。”纪文云说,在许大姐康复出院的那一刻,作为一名护士,她从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

  护士黄朋在乘车途中抢救了一名患者,家人给医院送来表扬信,称她是“8小时之外最美丽的天使”;骨一科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出院患者家中,为一位实施过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如厕不便的患者送去了手工制作的坐便椅……说起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例子,宁国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袁丽华娓娓道来。去年,该院患者满意度达到98.7%,被评为安徽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

  本着“患者利益至上”的理念,宁国市人民医院和天长市人民医院还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

  “去年6月9日,一支由我院外科、内科、儿科、骨科、护理部的多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医疗小分队下到宁墩镇卫生院,为镇上的老百姓义诊。针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科疾病、骨科疾病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专家们一边为老百姓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一边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普及疾病预防知识。”程朝晖说,下乡义诊已经成为宁国市人民医院的一项常规工作,医院的技术骨干、青年志愿者和退休老专家经常在节假日下到农村,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不光如此,该院还在2007年启动了一项医疗救助工程,向市民政局选出的1500个特困户发放医疗救助卡,减免部分住院费用。

  为给患者及家属提供生活便利,天长市人民医院的每个病区都有一台可供免费使用的电磁炉,所有护士工作站都配备一个装有老花镜、针线包、指甲剪、手机充电器等小工具的“百宝箱”。许长松还介绍,为减轻患者的看病负担,该院自2009年以来25次下调药品价格,为民让利1500余万元;在提供具有中央供氧、中央吸引、中央空调的病房条件之时,未增收住院费用,每年为此补贴30万元。为解决特殊群体的就医难题,该院专门设立了15张特困病床,3年来共减免154名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用44万元,为无主病人垫支医疗费用1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