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人有县医院“依赖症”
在宜良县卫生局局长马涌涛看来,宜良人看病有个特点,就是百姓对县级公立医院“依赖性”较强;而用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的话来说,那是因为县医院看得好。两个角度,却反映了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医改中所做出的努力与成绩。
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是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培训为一体的一所公立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昆明市首家获得二级甲等的县级公立医院。
今年80岁的董凤仙老人是该院的老患者了,因腰椎间盘膨出、骨质疏松、双肺感染等症,今年2月10日已是近三年来第三次住进医院。“医院医得好,我们很信任医院,尤其是陈医生、张护士是我们的恩人啊。”老人虽然精神恢复还不是很好,但提起医生护士对她的好,她却如数家珍。
大病不出县基本实现
董凤仙算是该院实行公立医院改革以来的其中一位受益患者。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让她改变了以往“医护人员都是凶巴巴”的印象,而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的普及,也让老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医改所带来的实惠。“老人此次住院大概花费约在4000元左右,新农合可报七成,实际需要支付1200元左右。而去年,老人因为同样疾病入院,新农合报销比例只能报六成。”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文丽介绍,特别是该院切实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去年基本药物使用金额达35.66%,使门诊次均费和住院次均费均下降,门诊诊疗人次数上升,让更多患者受益。
因董凤仙年纪较大,病情复杂,医院多采取保守治疗。想没想过转院上昆明治疗?对此,董凤仙的儿子表示,转院上昆明一来费用昂贵,再者他们很信任医院,没必要转院。
在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像董凤仙类似情况的患者很多。王文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医院患者平均住院诊疗费为2910元,而昆明一些大医院则多在1万元左右,费用是患者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其次,自医改实施以来,医院多措并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目前,比如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冠脉造影、脑外伤开颅、髋关节植换等手术我们都能独立完成,基本实现了让百姓‘看病不出县’。”
县医院老院“担子重”
目前,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在昆石公路2号和振兴街37号设置两个执业地点,占地面共27.2亩。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病床630张,停车位仅45个。作为该县最权威的医院,担负着宜良县三分之二的医疗使命,还辐射石林、陆良、马龙3县8个乡镇,并承担着下接上转危重病人的任务,医疗环境的局限让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担子较重”。
走访该院发现,该医院每个科室的走道上能加床的地方都加了床,而在医院停车场,原本预留的救助车专用车位也停满了私家车。
“我们将于今年5月,腾出昆石公路2号院区的行政办公区,改为内科住院病区,将增加60张床位,一定程度缓解住院难。”王文丽介绍,但由于两地执业,布局不合理,空间狭小,业务用房不足,已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新院已进入土地征用
为缓解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宜良县拟投资2.05亿元,将在当地里仁街老医院原有19.72亩土地的基础上,新征东面至起春路的土地17.55亩进行改扩建,实现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
马涌涛介绍,未来,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将建设成一所规模为800—1000张床位的医院,同时,还将建一个600—7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另外,预留4亩左右的土地作为医院今后发展的建设用地。
目前,该项目已提请相关部门立项和争取资金,已进入土地征用阶段,下月将进行部分房屋拆除。在改扩建方面也勾画了初步蓝图。除建盖一幢22层的住院楼外,还将分别盖1幢12层的门诊综合楼、外科楼和内科楼。并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开工,预计2016年5月竣工,届时将全面缓解宜良百姓看病难。
(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