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卫生厅的计划安排,全省今年将选取有条件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医改。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昨日表示,这将在国家公立医院改革大方向下,由各地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但他坦言,在配套政策不完善、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很多县级医院表示担忧,害怕风险。

  医改指导意见三年未出台

  从新医改开始实施时,广东省便酝酿制定公立医院改革指导意见。廖新波表示,如今3年过去了,但该方案仍未出台。

  在廖新波看来,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是看能否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与此同时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我认为,政府应主动承担对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采买、人员、科研项目的投入,而医院就负责经营,这样才能提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比如,取消“以药养医”就不是简单的事。“你取消了以药养医后,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该如何体现,激励机制如何界定,都需要指导意见和配套方案予以明确。”廖新波说。

  基药采购遭遇尴尬

  如今,广东政府办社区卫生机构都已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取消了药品加成。但廖新波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配套政策的缺失,相当部分基本药物招标遭遇尴尬。“要么就是价格昂贵难以入围,要么就是价格低廉,招了人家不生产。正因如此,不少地方盲目扩大基药目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廖新波坦言,目前县级公立医院对医改的积极性不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取消15%药品加成后,县级医院的补偿仍不明晰。“县级医院都不希望先试,所以我的初步设想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能否暂不取消15%的药品加成,待配套政策完善后,再循序渐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