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之年,在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的推进下,芜湖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强化领导,勇于实践,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实施管办分开,建立统一、高效、权责一致的政府办医体制。

  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职责,在市卫生局下设医院管理局,内设医院监督局。医院管理局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对市属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等进行审核,对国家资产进行管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运行成本管理,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医院监督局负责对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实行全行业监管,对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等服务要素实行准入管理,推进在大卫生框架下的“管办分开”改革。

  二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建立以成本费用控制和患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

  为真实反映公立医院的管理业绩,构建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国有资产管理使用责任,保基本、促发展,芜湖市制定了《芜湖市公立医院年度绩效考核办法》。本着“综合分析,合理评价;奖惩挂钩,强化激励约束”的原则,以职业道德与社会满意、成本与人均医疗费用控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主要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科学设置公立医院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控制费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公立医院运行活力。

  2011年,芜湖市在已实施公立医院定岗定编,全员聘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芜湖市公立医院医疗集团人事管理指导意见》,对医疗集团岗位总量按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控制总数确定,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各医疗集团根据工作需要,可在集团内各成员医疗单位之间调动工作人员,不受所在医疗单位岗位的限制。强化考核与奖惩机制,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工作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的使用、晋升、奖惩、收入分配以及续聘、解聘的基本依据。实行社会保险全覆盖,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保系统,待遇调整按事业单位执行。通过改革,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公立医院医疗集团工作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调动了医疗集团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公立医院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深化“医药分开”,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

  2011年,芜湖市进一步深化医药分开改革,对药管中心的职能重新进行了调整,成立了市药事专家委员会和医用耗材使用、招标和管理专家委员会,将医用耗材纳入药管中心统一采购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执行在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网上采购药品价格,建立药品配送新机制。从10月份起,在全市市县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着力缓解群众“看病贵”。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芜湖市采取适当提升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的费用、增设药事服务费、各项补助不足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时由财政兜底,即“一升一降一增一兜底”的补偿政策,改革医院收费结构,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务收入,体现其劳动价值,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芜湖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工作实施以来,成效显著,10月份当月估算,让利百姓302.5万元。全市8家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06年的49%降到2011年的38%,门诊人均费用比同等兄弟城市同级医院下降30-80元,人均住院费用下降2000-5000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更趋合理和规范,受到卫生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五是实施医院集团化改革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医院集团化改革向区级医疗机构延伸新机制,打通制约双向转诊制度的瓶颈,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实施,努力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医疗集团及市级医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托管、组建医疗联合体、县镇村一体化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服务站一体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取消了区医院建制,根据区域分布,将市辖区医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划入相关医疗集团,实行人事统一管理、财务统一核算、资产统一配置、财政统一补贴,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办医格局。

  六是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努力提升县域医疗体系服务能力和水平。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在县域基本得到解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2011年9月27日,芜湖市召开了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动员大会,制定了《芜湖市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市辖四县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在县卫生局下设药品医用耗材管理中心,实行县级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进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补偿机制、支付方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施临床路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七是推行按病种付费,探索多种形式医保付费方式改革。

  为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体系,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芜湖市遴选出67个病种,于2011年8月1日,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探索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八是全面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改善三级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等服务。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实行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实施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加强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实行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完善专业护理人员编制、医疗护理服务价格和内部收入分配政策。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开展各项惠民便民措施,病人的满意度明显上升,由试点前95.8%上升到97.9%,医护人员成就感、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均有所提高。

  九是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实施芜湖“金医工程”项目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全面集成、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的原则,芜湖市启动实施“金医工程”,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并加强与“金保工程”的衔接。力争到2012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

  芜湖市公立医院改革虽取得一定成效,这得益于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与兄弟城市一道,认真梳理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交流经验,为厅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探索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改革之路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