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会议的要求,卫生部始终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与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管理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廉洁从业意识。卫生部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通过表彰先进、媒体报道、影视创作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向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不畏清贫守医德的“小处方医生”王争艳、扎根藏区服务牧民的基层医生王万青等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大力弘扬广大医务人员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奥运医疗保障等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中展现出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树立救死扶伤、服务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卫生部注重开展纪律法制教育,组织摄制法制宣传片和警示教育片,在全系统通报典型案例。各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响应,四川省卫生厅连续多年坚持分期分批对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开展廉政培训,医务人员廉洁从业意识逐步增强。
完善制度规范,建立医务人员激励和约束机制。卫生部制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准则,明确了医、药、护、技各类人员行为规范,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操作规范和医德医风奖惩制度。卫生部还出台了医德考评制度指导意见,目前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96.2%的二级医院实行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建立了个人医德档案。福建省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标准,山西省建立了更能体现患者评价的考评机制,考评结果与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直接挂钩。
强化服务监管,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历时三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个方面,由部级领导带队督导检查,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强处方管理,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制度。医疗机构普遍实行了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等制度。二是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卫生部组织制定了321个常见病的临床路径,会同有关部门在近1400家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并遴选104个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力促进了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三是在医疗机构全面推行院务公开,严格医院财务管理,医疗乱收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强化卫生行政监管职责。在部、省两级积极推行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对各省区市的纠风、治贿和药品集中采购等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各地卫生系统还在地方政府纠风办的组织领导下,普遍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聘请医德医风监督员,天津、福建、杭州等地还积极探索委托第三方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卫生部会同国务院纠风办直接组织查办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乱收费案件,给予院长、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撤职处分;查办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违规乱收费、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违规配置伽玛刀等重大案件。各地卫生系统会同当地纪检监察、公安、检察、工商等部门,形成办案合力,查办了一批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乱收费等典型的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案件。据统计,全国卫生系统近四年来共查处不正之风案件和商业贿赂案件7000多件,5500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400多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推动医德医风建设迈上新台阶。卫生部今年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部署开展了“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努力提供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保证活动取得实效,卫生部坚持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定了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地也都结合地方实际和业务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海南、广东、山东等地对落实各项措施和指标制定了详细的检查要点,推动医疗机构比照“标准”改进工作。许多医院还结合创先争优,组织开展了“提素质、比技能、讲奉献、树形象”活动,1200多所三级医院实行了预约诊疗和分时段就诊,3800多所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得到了切实改善。此外,卫生部会同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全面推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在全国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遏制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塑造良好医德医风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