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声音,让人们充满着期待;有一种声音,寄托着芸芸众生的梦想;有一种声音,来自武陵山区的恩施……州中心医院恰如春蚕破茧,历经着化蝶前的艰辛,憧憬着“蝶舞武陵”的蜕变和新生。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恩施州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一消息从省委、省政府推进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现场会上传来,恩施州各族人民倍觉振奋。
州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更是备受鼓舞: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政治责任,州中心医院责无旁贷,必须奋发有为,历史地承担建设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的重大职责和任务。
一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今年5月,州委领导对州中心医院致力于建设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的设想予以充分肯定。走过辉煌10年发展历程的州中心医院,决心要在武陵山试验区建设中承担重任,有所作为。建设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是州中心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历史使命。
有一个目标牢记在全院干部职工心中:把建设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作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力争把州中心医院打造成省内著名、区域知名、国内知晓、医疗实用技术广泛推广、科研成果高效转化、高端人才汇集、重点专科富集、学科权威云集、医疗综合实力强的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医疗技术集聚中心,架构起服务鄂黔渝湘边际地区各族人民的现代化医疗技术平台和网络体系。这是一种召唤,更是一种责任;这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催征的号角。按照卫生部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该区域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任务的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承担服务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
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及兄弟省市的努力下,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设早已成为湖北先行先试的省级发展战略。
州委、州政府提出,力争通过5年奋斗,把湖北武陵山试验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武陵山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武陵山区人民的健康问题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重点。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旭明,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天然等领导多次到州中心医院现场调研,看望慰问专家,对州中心医院的发展给予厚望。
试验区建设,正如一道绮丽无比的晨霞,唤醒了苍茫的群山;如一道跨越千山万壑的彩虹,承载着恩施腾飞的梦想。破茧化蝶前,已现峥嵘貌。对州中心医院来说,梦想正是成真时。
二
州中心医院院长李拓告诉记者,今年,为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卫生部提出了“建设发展县医疗,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县域能够得到基本解决;研究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按照区域布局选择基础好的三级医院进行建设,提高其综合实力,减少患者向中心城市的流动;进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核心,通过技术辐射、人才培养等,带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实施规划。
“要建设好武陵山试验区,民生要得到保障;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康是最基本的。州中心医院作为武陵山区一流的医院,在保障各族人民的健康上责无旁贷。”李拓说,“这是我们的使命,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辉煌的历史往往是创造新的辉煌的基石。回眸州中心医院走过的如歌岁月,总有一种自豪萦绕在人们的心头——
1998年10月,为了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推动全州医疗事业健康发展,州委、州政府决定:合并原州民族医院和州人民医院,组建恩施州中心医院。在两院合并后的10年里,两所分属中西医不同医疗体系的医院实现了强强联合,翻开了恩施州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新篇章。
该院抓住了一系列历史性机遇,修建了湖北省最高的综合医疗业务大楼,购置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培育了一支过硬的医疗技术队伍。全院多数专科处于全州“龙头”地位,其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均位居武陵山区同行业前列,极大地提升了恩施州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
资料显示,武陵山试验区包括湖南省的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重庆市的黔江区,贵州省的铜仁地区等,辖区内所有三级综合性医院定编或开放床位为500张至1000张,年门诊量30万至45万人次,年住院人次2万至3万,每家医院的主要卫生统计指标数据仅占恩施州中心医院的1/3或1/2。
武陵山试验区内,毗邻地区慕名前来州中心医院求医问药的病友,占该院年门诊及住院人次的35%左右。
现在,州中心医院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同级同类医院前列,跻身湖北省“五小龙”医院行列。已建设成为湘、鄂、渝边区医疗技术中心,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三级优秀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曾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重大荣誉。可以这样说,打造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州中心医院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前置条件。
三
作为恩施州州直及各县市,重庆市黔江区、奉节县、巫山县及湖南省龙山县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州中心医院占地面积达12万余平方米,下设中医部和西医部,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4个,开放病床1800张,年门诊量80万余人次,年住院4万余人次。
全院职工2120人(含离退休职工294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100余人、本科学历571人,正高级职称62人、副高级职称220人、中级职称394人、初级职称760人,云集了全州69.3%的正高级和8%的副高级医疗技术人才。
医院拥有眼科中心、心胸外科等省、州重点专科,建成了现代化的健康体检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和制剂大楼,拥有总价值逾2亿元的大型尖端设备数百台(件)。现已全面开展心脏直视手术、肾移植手术、心脏介入手术、眼科玻璃体视网膜高难度手术、泌尿外科系列微创手术等各科现代前沿业务。州中心医院一大批技术过硬、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省、州重点专科在省内外、国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中西医两部现代化的业务大楼相继投入使用,基本消除了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在就医环境上的差距,给山区各族群众创造了良好的诊疗条件;心脏直视手术等填补了州内及武陵山区医疗业务空白,现代前沿业务因此得以全面开展。
建设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州中心医院可谓厚积薄发,抢占了先机。省卫生厅对州中心医院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关注。党组书记杨友旺和厅长焦红先后到州中心医院考察调研,对州中心医院“打造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性医疗中心”战略予以高度评价,表示省卫生厅将全力支持恩施州中心医院建设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
今年5月27日,省卫生厅与州政府签订了推进武陵山试验区卫生事业发展合作协议。焦红说,省卫生厅将在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民族医药事业、医疗服务质量、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给予试验区大力支持,通过3年左右的合作共建,力争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卫生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区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样板区。
如今,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是省、州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鄂渝湘黔边际地区各族人民极为关注。国家和省、州发改部门、卫生部门和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极大地鼓舞了州中心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燃烧激情,抢抓机遇,不等不靠,乘势作为,一场全力推进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的战役正向纵深推进。
全院上下加大了专科建设力度,以点带面,多学科求发展。正努力争取省卫生厅及省部属医院重点支持眼科中心,争创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扶持心胸外科、口腔科、内科心血管中心等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专科,力争在3至5年内打造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支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痔瘘科、康复科、中医内科、感染科(肝病)创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恩施州精神卫生中心”、“关于加强中医服务能力的建设项目”、“全国全科医生培训基地项目”、“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儿童专科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用于提升中医院服务功能专项资金400万元,已经争取到位。
借得春风踏歌行,破茧化蝶无穷期。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州中心医院正积极探索推进“省州共建”发展战略和模式,努力提升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价值,重点专科集群、科研学术集群、高新人才集群、服务品牌集群正在全面推进。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功能的不断完善,州中心医院对市场的吸纳力会更强,服务辐射的范围会更广,发展的平台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