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邓飞报道 门头沟区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存在基础设施老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活力、医疗服务竞争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在国家和北京市明确公立医院改革原则和政策后,市医改办、市卫生局积极支持将门头沟区医院列为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首家试点医院,引入了医疗投资管理集团凤凰集团合作进行区医院改革。经过一年时间,通过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短期内使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改革初见成效。
为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公立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门头沟区医院改革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医院重组重构”的模式,该模式是在“八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医院的公益职能不变,非营利性质不变,国有性质不变,国有资产所有权不变,政府监管不变,职工身份不变,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体系不变,医院名称不变。政府购买凤凰医疗集团的管理服务,由合作双方共同组建理事会、监事会、院长团队,建立新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引进新的改革机制,新的优质管理资源和医疗资源,新的社会资本和发展元素来综合推动医院改革。
与以往的托管模式中受托方单方决策不同,门头沟区医院的重组重构模式的决策机构为双方共同组成的理事会,理事长由政府代表担任,医院运行的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过理事会批准。监管机制也有不同,一般托管只接受行业监管,监管标准主要是医疗行业标准。而门头沟区医院的合作则要在行业监管之外,还要接受政府、监事会和第三方监管。监管目标除了医疗行业标准以外,还包括社会公益职能目标、医院发展建设目标、社会满意目标、员工学习和成长目标等。另外,投入和回报机制也不同,托管一般不投资或者是不承担投资风险,在上缴承包基数之后,受托方获得全部收益。门头沟区医院的合作则不同,凤凰医疗集团一期投入6500万元,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此外,凤凰的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与政府购买服务所支付的管理费和在完成政府要求的医院发展目标之后给予的管理绩效奖励。
任何一项平稳的改革都将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入社会资本、新的管理机制可能带来某些水土不服与注入机体药物会产生正常的排异反应一样常见,新模式下的公立医院改革实现水到渠成的理想模式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但目前各项指标均显示了改革成效,比如,与去年同期相比,医院相关业务指标实现“两升、两降”:门急诊人次2011年上半年同期增长了6.59%;手术量同期增长15%;平均住院日同期下降12.47%;次均住院费用同期下降10.6%,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门头沟区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先行者,在不远的未来很可能成为领路者,高品质、现代化的区域医疗中心或将成为同类医院的共同发展目标。
链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亮点
2010年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有如下亮点:
公益性位居首位
名为“公立医院”,实则是“营利”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致力于改变这一状况。
取消药品加成收入
指导意见对饱受诟病的以药养医机制“开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非公医院一视同仁
指导意见规定,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公立医院统一管理
针对公立医院管理多头现象,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实行公立医院统一管理和全行业监管。
引保险解决医患纠纷
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机制,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