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人民医院紧邻门诊大楼的医技大楼的建设工人们仍在忙碌。国庆长假7天,这些工人也没休息,而是加班加点给大楼“美容”。

  “工期紧,为了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装修好,年底前投入使用,长假就不休息了。”市人民医院纪检书记丛飞告诉记者,这栋大楼的建造给患者就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敬请大家谅解,大楼竣工早日投入使用将方便病人,也使医院就医环境全面升级。

  一楼大堂里,来自安徽黄山的女工方建英正帮做木工的丈夫汪宏整理木板,见记者来到,她便停下手中的活,与记者聊了起来,“我自己在钱王街一家工厂上班,这几天我都休假,老公在加班,我过来搭把手。”

  一旁的汪宏忙着和伙伴们做柜台,看上去没时间“搭理”记者。

  市人民医院医技大楼的全称是临安人民医院新医技楼及门诊楼扩容改造工程。该工程是我市近年来连续建设的重点项目。项目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地上主楼5层,地下两层(含人防急救医院和地下车库),概算总投资7788.2万元。

  丛书记告诉记者,按工程建设计划,今年11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调试,12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为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主体工程已提前结顶,上个月开始就进入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记者在大楼二楼走访时看到一台大型新设备,打听后得知是医院刚引进的核磁共振成像仪设备,进价1000万元,是我市目前最昂贵的医疗设备。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又叫共振成像,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分子结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的技术。它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现阶段临床应用的核磁共振有0.35T、1.5T、3T三个量级,市人民医院引进的这台是1.5T。T是磁体强度单位特斯拉的英文首字简称。1.5T为临床最常用的型号,适用于各种部位扫描。

  丛书记说,“今后病人做CT、核磁共振这些辅助检查,都在这栋新大楼进行,老医技楼离得远、设备落后,现在新医技大楼紧挨着门诊,今后市民就医会比原先更加方便,不用跑来跑去了,享受的医疗仪器服务也更加精确和现代化。”

  记者在新医技大楼大堂观察到,一堵墙把这里和门诊大楼隔开。“等装修完毕,这堵墙打通,就能连接门诊大楼。”丛书记说,门诊大楼使用时间也很长了,等到年底新医技大楼启用,门诊大楼明年年初就要进入全面整修,包括内饰、外墙和设备更新。

  记者最后又从地下一层车库走了一趟,发现它和住院大楼地下车库是连通的,这对就医者停车将更加方便。丛书记告诉记者,新医技楼地下车库建好后,一定程度上将能缓解人民医院停车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