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首诊”是广州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公共卫生领域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居民看病,应先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首诊的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诊到大医院。这是广州市针对大医院“看病难”开出的一剂药方。
《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广州市将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原则上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3万—10万人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所有街道的基础上,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覆盖100%的居(村)委会。
“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B打防疫针就不用跑那么远了。”“老人半夜生病,总算有个应急的地方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覆盖”,“覆盖”的是方便,“覆盖”的是贴心。
覆盖卫生服务机构遍布所有街道
在天河区骏景花园,新建的天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近成了小区论坛的热门话题。
一名居民在网上抛出疑问:“小区多了一个卫生服务中心,对骏景是好事还是坏事?”引来许多“板砖”:“应该是利大于弊吧!”“有个卫生服务中心挺好的,老人半夜生病总算有个应急的地方了,以前都不知道往哪儿送。”“BB可以在小区里打预防针,方便多了。”
目前全市已有1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所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方案》中已明确,到2015年,广州市城镇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居民步行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人口稀少、分布较散的农郊地带,居民也只需步行30分钟。
广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社区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政府掏钱埋单,让医生安心做好分内事。社区医疗机构将定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工资待遇也将与当地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相衔接,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必“以药养医”,切实解决“看病贵”问题。
服务9项基本公卫项目覆盖社区
在提高覆盖面的同时,广州市也在大力提升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广州市卫生局今年大力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广大居民免费提供9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包括社区卫生信息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传染病管理、精神卫生管理、老年人保健管理。
今年内,广州社区卫生医疗的年度重点是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落实重点人群年度体检。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在推广电子健康档案建档和运用,目标是2011年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达到6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档率、健康检查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配备全科医生,广州市今年以来大力推进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确保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各区(县级市)广泛开展社区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提高社区卫技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技能、社区现场救护水平以及健康教育技巧。
问题社区医院选址难
记者了解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最常遭遇的瓶颈就是“选址难”问题。
一名卫生部门工作人员说,大多数居民都希望能就近看病,但又都不希望卫生所离自己家太近。“怕不吉利,也担心疾病传染,最主要的还是怕房价下降。”这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既不想太远,又不要太近。问题是中心城区能用来做社区卫生中心、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地方本来就很少,选址上没有多少选择的空间。”
据了解,今年广州市各区卫生局都加强了同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多部门协作,多渠道寻找和解决房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力度。今年内,广州市将争取完成6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以及新医改方案25所中心和9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选址建设任务。争取年内在尚未设立中心的天河区猎德街、黄埔区荔联街、南沙区珠江街、增城市增江街,各增设一个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