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的科技奖励大会上,院党委书记吴青寿将厚厚的3万元现金交到肿瘤内科副主任刘建刚手中,以表彰他的一篇论文被美国一杂志收录。据了解,这是医院自2009年出台《医院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来,对单篇论文作出的最大额度奖励。另外,该院院长助理、心内科主任医师罗云参与主编《内儿科急诊救治》,奖励了2万元;护理部主任陈锐编著《护士岗前培训实用手册》,奖励了1万元。医院重奖科技人才立刻引起千层浪,引来医护人员的一片热议。大家在羡慕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此次重奖科技人员只是医院重视科技创新的一个剪影。人力资源和科技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力量。从2008年以来,在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带领下,市一医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科研投入,奖励科技创新,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制订了鼓舞人心的激励竞争机制,实现了科研上的整体提升和多项科研课题的重大突破,从而全面推动了医院快速发展。如刘建刚的这篇《SD大鼠皮下移植瘤氩氦冷冻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论文,发表于美国《癌症研究和治疗技术》杂志,并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TCRT》(2011年第4期)收录,该文为氩氦冷冻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将氩氦冷冻治疗肿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刘建刚的这篇论文,不仅是我市首次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预示着医院在医疗科研上将迎来新的突破。

  吴青寿告诉记者,医学科研对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具备临床病例多、病种类型广泛、科学研究的实用性更强等优势,重奖科研人员能激励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创造更多有价值的高科技产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他表示,一篇高档次的学术论文获得3万元的奖金其实并不算高,因为由此带来的生产力价值不可估量。刘建刚表示,组织上如此厚爱科研人员,更加激发了自己干好工作的热情。

  为了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发挥好”,市一医院出台了多项措施,3年来,共拿出100多万元对科研成果获得者实行重奖,将优秀的中青年杰出人才破格提拔到科室领导岗位,并在住房分配、家属安置、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这一系列举措极大激发和调动了全院医护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年该院共引进准入技术40多项,有27项已在临床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了医院医疗技术的全面进步,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使该院始终走在了全市同级医院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