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医改正式实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成为新医改方案的“重头戏”之一。两年多来,我市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为抓手,全力构建公立医院改革新模式,在推进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惠民便民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全市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
金口河区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人口仅5.4万人。作为全区唯一的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公立综合性医院金口河区人民医院,从1978年创建开始,便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健康发展途径,更好地保障群众健康。
新医改“号角”吹响后,金口河区人民医院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公立医院改革。“欲利患者之伤病,必先治医者之利弊。”医院开始大刀阔斧改革管理体制,在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上进行大胆探索。打破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终生制,对院长实行聘用制,职工实行合同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工制向合同聘用制转变,由组织安排向双向选择转变,“三个转变”彻底打破了“铁饭碗”。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该院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平均主义,着重从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激励分配机制入手,对医院经费实行包干,员工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业绩定酬,实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建立起了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良性竞争机制。
据悉,自2009年改革以来,该院收入逐年增加,2008年医院收入为174万元,2009年便翻了一番,达到386万元,2010年达到510万元,2011年仅上半年便已达到400万元。打破了“铁饭碗”,提高了积极性,凝聚了精气神,改善了患者就医服务环境,金口河区人民医院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机。
除了加大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我市更多的公立医院在实施惠民便民服务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乐山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试行了预约诊疗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乐山市人民医院、市中区人民医院、峨眉山市人民医院、五通桥区人民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逐步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试点专业共21个,进一步规范了临床诊疗行为,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另外,我市还在全市36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内三科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先进病房,乐山市人民医院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优秀单位。全市11个县(市、区)共计26家二级医院全部建成并使用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和远程医学教学培训。全市有19家医疗机构与省人民医院签署了共建区域内全域医疗服务体系框架协议,加入省人民医院松散型医院集团。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全市公立医院服务进一步改善、流程进一步优化、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