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二级医疗机构玄武医院悄然改换招牌,正式改为“玄武区新街口卫生服务中心”。像玄武医院这样的政府办二级医疗机构,在南京主城8区有近20家,目前正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
编制变动成为首要面对的问题
此次二级医院改革,人员编制问题成为首先要面临的关键问题。
按照原有标准,南京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按户籍人口的万分之八配备。以玄武区为例,二级医院加上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在编人员共为685人,只能保留420人左右的编制,剩余265人究竟往何处去?玄武区卫生局局长蒋健坦言压力很大。
在多方努力下,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按常住人口每万人配备11名编制的标准核定。按照这样的标准,玄武区最终核定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数为717人,人员分流压力得以缓解。
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玄武医院党总支书记杨龙海介绍,玄武医院现有人员339人,而转型后只能保留152人,一半多人员还面临向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流动的问题。
下关区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丕裕坦言,如果考虑到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4小时值班制,还有病区人员配备,万分之十一的比例下,人手还是比较紧张的,“不过,相对于万分之八,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为了更好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玄武区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开始在全区试行。蒋健介绍:“医护人员60%是固定工资,另外40%的奖金根据不同岗位、不同技术含量及群众满意度等综合因素打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质优多得。”
摆脱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
玄武医院处于居民区的小巷深处,周边众多三级医院林立,限于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长期处于尴尬的境地。“虽然一直是二级医院,但主要业务还是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实际上基本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杨龙海坦言。
日子过得去,大发展不太可能,这可能是南京众多城区二级医院的现状。拿杨龙海的话说,与周边的大医院相比,服务水平可以冲一冲,但质量肯定没法比,如今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倒真的可以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大有作为。
但从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必然要有一些实质性转变。下关区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01年由二级医院转型过来的,10年下来,公丕裕直言必须完成观念的转变,回归公益角色、服务角色。“不是坐等病人,而是要把医疗卫生力量下沉。不要怕改变坐堂行医的传统模式,而是总要想着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怎么便民、利民!”公丕裕说,小市的辖区内有305名独居老人,卫生服务中心保证了他们人人都有家庭医生。
服务质量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价值,该中心每年的门诊量为29万,高于一直是二级医院的玄武医院。“很多居民还是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有的一家三代都是在这看病的,习惯了。”公丕裕说。
“医疗卫生的先进服务理念是我们在转型中注意的重点,我们要通过对社区居民优质的服务早日完成角色的转换。”杨龙海表示。
除了观念转变之外,玄武医院在转型后,也在积极发挥自身人员优势,承担起区域医疗指导功能,辐射全区较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硬件设施优势,成立了玄武区的应急保障部、体检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杨龙海表示:“我们不能浪费资源,要充分发挥自身现有优势。社区卫生中心不能局限于统一模式,要更好地挖掘和发挥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