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迟 伶 通讯员张国瑞 叶 杏)山东省烟台中法友谊医院借鉴“损伤最小、获益最大”的微创医学理念,探索实施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收益的“微创”管理模式,盘活现有资源,提高诊疗效率。该院用两年时间调整出近1万平方米的医疗用房,增加床位253张。今年1月~4月门急诊达到15万多人次,比两年前月均增加了6000多人次。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谋发展?该院从2008年开始整合现有人力、空间及设备资源,优化病人就医流程,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和效率。首先是对门诊科室进行“集约化”管理,将原来的大诊室分割成小诊室,把分散在不同楼层治疗同一系统疾病的相关内科门诊与外科门诊搬到同一楼层。记者在该院门诊楼看到,骨关节科和风湿科、呼吸内科和胸外科、肾内和泌尿外科等科室,都是在用隔断墙分开的同一间诊室里,中间有一个可推拉的玻璃窗。如果神经内科的病人需要神经外科医生会诊,病人不用出诊室转科,医生只需拉开小窗户,便可与神经外科医生共同为病人会诊。
其次是建立微创(内镜)中心,将分散在不同科室的胃肠镜、关节镜、支气管镜、膀胱镜、阴道镜等设备整合在一起,实现人员、设备等统一管理,配备了4名护士并从手术室专门调来1名副护士长负责内镜的统一规范消毒,不仅节约了人力、房屋等资源,还解决了过去各科分管清洗消毒灭菌不达标等问题,消除了院感的隐患。
该院还成立设备调度中心,将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设备由全院统一调度使用。据该院院长张树栋介绍,原来全院有150多台心电监护仪,分散在各科室。手术多的科室如心血管内科、骨科、心胸外科等科室不够用,而泌尿外科、五官科等科室却常常闲置。医院统一调度使用后,心电监护仪的平均利用率由原来的52%提高到现在的9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