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人民医院将进行整体改造,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计划明年7月完成拆迁工作,明年底基坑工程动工,2021年建成。unit_production_1758据悉,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改造工程(二期)建设项目,目前已取得招标程序完成证明书及中标通知书工作,初步设计方案显示,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后)占地面积将由现在的2.6万平方米增加至7.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床位数或将从现有的近1000张增加至3300张,大幅提升宝安千人床位数,全力补齐宝安区医疗卫生短板。

据了解,第一人民医院位于宝安区新安老城区繁华地段,为扩建该医院,宝安区搬迁区住建局、安监局、卫计局、卫监所、疾控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6家单位,将行政用地调整为医疗用地,为区人民医院腾出4.5万平方米土地。

一、国内一流大型综合医院到底什么样?

医院突出以“功能性、流程式、人文化、园林型”的国内一流大型综合医院为目标,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解决“高密度、用地紧张、系统复杂”的难题,把宝安人民医院打造成国内一流大型综合医院。

1. 功能性:医疗组团,高效集约解决

如何在高容积率下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

以“三个医疗组团与集中医技”的规划布局,解决“高密度、用地紧张、系统复杂”的难题。整个院区规划为一期医疗中心区、行政及体检康复区和二期医学院,将就诊人群与行政办公、体检康复、学校等健康人群分开,实现合理分流,减少疾病传播。

一期建设范围内将门诊住院按专科中心分化布置为外科、内科及妇幼区块,再布置对应功能的住院塔楼。形成相对独立的三个医疗中心。可实现与现有医院在拆除前的连接使用。门诊医技体量之上的住院楼,与现有外科楼形成围合关系。二期医学院与一期门诊医技楼中间,布置体检康复楼。与现有门诊楼形成第二个围合关系,充分利用保留建筑形成的两个围合关系,分别组织场地内各功能区域。

大型医疗中心具有明确的导向性,诊疗区结合就诊人群的结构,设置了外科中心,内科中心和妇幼综合中心。医疗中心中的外科住院楼,内科住院和妇幼综合科室的住院病区基本各为三分之一。 因而形成了相对均衡的布局,有利于大型医疗中心的分流,同时也提高医 院整体的效率,缩短了患者的流线,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也减少医生护士往返的工作距离,更加高效合理。

每个专科中心设置相应的门诊模块和住院病区单元,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功能的置换和调配。三个医疗中心同时共享医技资源,便于医院的高效运行。医技和住院楼沿场地外围布置,形成围和布局,视野相对开阔。

2. 流程式:人车分流、立体交通

解决组织超大型医院的交通组织问题

以“人车分流、立体交通”有效缓解院区的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分区引导,分流交通,体现人性关怀。

流程设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相关配套的人群为中心,以人为中心来设计整个流程。大众需求量大的,就放在低楼层,交通量少的就往高楼层,走电梯。具体在本案中,把和门诊相关的人流量较大的科室,包括门诊和门诊医技放在下部楼层。把住院以及住院相关的医技,如手术室,ICU, 分娩待产等放在高层区。通过合理的垂直分区解决交通压力的问题。

根据项目周边的道路交通条件,在车行压力大,且长度较短的新安二路上,仅安排急症急救车流,方便急救车快速到达。

新安二路考虑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使公园和医院联通,方便部分步行和车流从马路对边方便进入场地。

利用压力较小,且长度较长的龙井二路作为未来的主要服务道路,安排门诊、住院、行政、体检、教学等车流,有序进入场地,并组织好各区域内的流线及下落客区域。

为了避开学校人车流,考虑在边检路和前进二路设置出入口或地下通道,绕过学校交通。

由于未来将出现院内车流压力大,分流多的情况。在车行流线的安排上,除门诊即停即走车辆和医学院车辆外,不在龙井二路设置其余出口。避免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过大压力。

在龙井二路上利用场地高差,让车流到达场地后直接通过下层进入车库,和上层步行人流分开,整个上面的花园是一个安全的步行环境。

3.人文化:人性关怀,创新模式解决

在高密度环境下营造舒适人性化的医院

通过创新模块,集约布局,以“绿色自然、人文关怀”为愿景,提供舒适、环保、绿色的医院建筑氛围。门诊单元拥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每个中心结合等候区设置相对独立的交通核心,方便病人的到达。 等候区采用退台绿化,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诊等候环境。每个中心设置相对独立的挂号收费,避免了大量人群在高峰期的拥堵。

住院单元的设置把卫生间调整位置布置,为每个病人增加了休息诊疗的空间,方便病人家属的陪护。同时留出足够的晾衣阳台,让病人住院期间每个生活的细节和需求都得以周全的考虑。

人文关怀除了为病患提供更多贴心的服务和空间,同时也考虑为紧张工作的医护人员设置不受干扰,使身心可彻底放松的空间。医院在顶层的架空花园和病区的办公区花台设置了咖啡层,健身房,减压室,为医生和护士也创造了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4. 园林型:公园医院,融为一体解决

在高密度环境下创造园林式医院

“高密度的医疗中心更加需要自然、绿色的建筑空间。”从城市视野考虑,将西侧的公园绿色引入建筑。利用堆叠的建筑体量创造不同的绿色空间,例如门诊绿色中庭、门诊医技屋顶退台花园、住院楼屋顶绿化等。这些不同层次的绿色空间,可以为病人提供环境优美的等候空间,和舒适开放的休息锻炼空间,充分体现了“绿色设计、人文关怀、回归自然”的设计愿景。

住院单元的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病房区采用L型,形成以中心花园和新安公园中心的内环式布置。为每个病区为病人争取东南向和新安公园的最佳朝向,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使病人在高密度环境下仍可以获得最佳的康复环境。

设计从环境考虑,以流畅的横线条、金属遮阳作为主要元素。即适应了医院的功能使用需求,同时具有炎热气候的医疗建筑特征。建筑表皮设计从不同的朝向考虑。住院楼的西立面更多的使用垂直遮阳,南立面则采用水平遮阳。

医院和公园是一体化的,同时充分结合宝安中学的运动场和绿化,和周围的环境以及城市的氛围一体化的,让医院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环境,形成宝安区一座新的城市地标。

二、宝安人民医院(集团)第一人民医的前世今生

1984年

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宝安县人民医院成立,设立了外科、内科、眼科、化验、X光、理疗、心电图及药剂科。

1994年

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二级甲等医院

1996年

宝安区人民医院设置为三级医院

2011年

通过广东省卫生厅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

2015年

医院开放病床数近1000张,年门诊、急诊量201万人次,出院病人3.95万人次

2016年

成立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

规划发展

已集团化发展

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成立后,是深圳西部最大的综合医疗服务中心。

打造会诊中心

宝安区人民医院(集团)将打造10个临床诊疗中心和5个远程会诊中心。

打造智慧医院

建设智慧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大型贵重与特殊医学仪器设备共享,节约医疗资源,避免重复检查,减轻看病负担,协同提高诊疗能力。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凤凰资讯综合整理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