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本报刊登《专家坐诊社区医院遇“冷板凳”》一文,引起不少市民关注。有市民反映,一些人不到社区医院找专家看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医保门诊规定只许有一个医疗定点,居民如选择大医院做定点,在社区就不会享受医保。
居民苦恼:“有的社区医院难享医保”
新世纪阳光花园居民鲁申67岁,高血压病史有17年之久。他告诉记者,高血压、糖尿病、风湿、脊椎病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且这些都是纳入门规的病种。以前,医保门规允许有两个医疗定点,他一个定在省立医院,另一个定在道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日拿药就在社区,很方便。“后来规定变了,只准我们门规病人选择一个医疗定点,我只好取消了社区门诊。现在每半个月都要去省立医院排队买药,实在是没办法。”
5月19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道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只有一名患者坐在长椅上输液。当值医生告诉记者,每周一、三、五都会有来自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中医科专家全天候坐诊。但当记者问到“专家来坐诊,患者是否比平日多”等问题时,该医生没有回答。
焦点问题:选择社区就诊,转诊挺麻烦
记者了解到,门规患者在社区卫生中心就诊,不必长时间挂号等待,离家较近,并且根据2006年我市下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在社区可以不再负担门规病种的起付标准400元。
闫千户社区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曾把定点设在社区,但一年期满后还是选择了大医院。“规定改了后,从社区转诊到医院,治疗费用还要支付起付标准400元,索性就定在医院。当然,要是有两个定点会更好。”
部门说法:单定点是管理需要
市医保办工作人员孙先生称,2006年《关于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中,纳入门诊规定病种管理的参保人员可在已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上另外再确定一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是2008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指出,自下一个医疗年度开始,纳入门诊规定病种管理的参保人员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含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治疗。”
济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实行“单定点”制度是管理需要,医院与社区卫生中心互不隶属,门规病人有专门的门规病历,需要存放在患者选择的医疗定点,如果有两个医疗定点就会出现两份病历。“举一个例子,一部分人会存在‘钻空子’的心理,用医保价格在两个定点用两个病历取两份药物,造成资源与资金浪费,甚至会把药物以高价卖出。”工作人员说,“为了保证医保基金安全,所以实施‘单定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