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记者徐再杰报道 昨天下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小培率部分人大常委和代表对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情况进行了视察。记者在随行采访时获悉,作为医改的重中之重,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现在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市卫人委将采取一系列举措确保该项改革顺利进行。
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主任江捍平介绍说,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以及让医务人员受鼓舞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政府职能不够明晰。政府办医职能分散,补偿机制激励不足;其次,责权利不够明确。政府与医院之间的责权利边界不清,医院经营管理目标体系不健全;此外,还存在着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医院管理不够专业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卫人委将实施一系列举措来实现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
在管办分开方面,市卫人委将通过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和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来形成统一高效的政府办医机制,并实现公立医院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卫生行政部门职能的转变。
据了解,拟成立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统一分配公立医院资源;审议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目标;审议公立医院财务预算和决算;审议公立医院发展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人才引进、对外合作等重大事项。
2009年,我市曾在龙岗建立了由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医院管理中心,但未整合其他政府部门办医职能,只实现了“管管分开”。为此,下一步改革的思路是:以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度为基础,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设立归口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任命公立医院管理团队成员;统筹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履行公立医院政府出资人职责;管理公立医院的人、财、物、价格和业务;执行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的决策。
在政事分开方面,政府将不再干预医院内部运营事务,而是将医院治理的职能交给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实施。
据了解,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的具体改革举措是;建立分级决策制度。由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外部决策,而内部决策则由医院管理层来负责。我市今年将在市第六人民医院(南山人民医院)理事会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公立医院理事会制度,实现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据悉,公立医院理事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管理机构代表、医院院长、书记、医院职工代表和社会人士代表,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和规章制度;审议医院人才建设、财政预算、薪酬分配、资源处置等重大经营决策事务;监督、检查和指导医院管理团队的工作;选拔推荐医院管理团队成员。
而以公立医院的院长为首的医院管理团队则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具体经营管理,可自主用人、设岗、制定分配制度,并须完成公益性、社会责任、持续发展、成本效益、优质服务和员工激励等六大类目标。
另据了解,为解决公立医院法人致力结构的内部运行体制和机制问题,保障公立医院按照公益性目标健康运行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市卫生行政部门还将建立包括医院管理、人事编制、工资福利、医疗保障、服务价格、费用控制、医疗纠纷处理等方面的十大法人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