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平面成合院式,北部福海园为旧建筑,呈“一”字形,共三层,主要为需要护理的老人居住;东侧义霖园为三期工程,呈“E”字形,连廊集中了办公与公共活动空间;南侧为新建四期寿山园,呈“王”字形。
▽ 四季青敬老院总平面分区图
三座住栋相对独立,有各自的食堂。老人入住情况方面,寿山园共230床位,现住173人,平均年龄80岁以上,以自理老人为主,有10位轻度失智老人。福海园共有床位170 张左右,基本住满,入住老人绝大多数为卧床或自理能力较差老人。本文主要是对比寿山园与福海园在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及护理辅助空间方面的配置及使用情况。
▽ 福海园二层平面图▽ 寿山园二层平面图
老人居室
(1) 寿山园
寿山园的平面布局为“王”字形,以单廊方式布置老人居室,套型以双床标准间为主,每层有两个双开间套间。每个老人居室均带有独立的卫浴设施,并满足无障碍使用需求。居室内配有大壁柜、五斗橱、书柜、方桌及两把座椅、床头柜等家具,以及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电器,能够满足老人日常睡眠、起居、储藏空间需求。在顶层有部分需要护理的老人房间内家具布置稍有不同,如采用医用摇床、病房用床头柜等,满足老人日常护理的需求。
▽ 福海园
福海园的老人居室以三床间为主,走廊端部大房间有7~11张床位,东侧布置有少量带卫生间的套间。三床房间中仅布置三张单人床及配套床头柜及一个洗手池,老人如厕、洗浴分别在公共厕所、浴室中完成。端部大房间中根据房间大小不同分别布置 7~11 张床位,床位间不设任何隔断,私密性较差,老人互相干扰现象很严重。并且房间中除了床头柜外,每人仅有一个小柜格放置必须的换洗衣物,储藏空间不足,老人只能将物品堆放在床下。
公共活动空间
(1) 寿山园
寿山园标准层的公共活动空间主要围绕走廊展开。平面中将各次廊串起的宽达 3.6米的主廊以及居室单元外的宽度为2.7 米的次廊构成了私密等级分明的走廊系统。老人们喜欢在走廊空间中散步、锻炼,主廊一边还布置了休息座椅,老人们也常在座椅区聊天、休息、读报、欣赏风景。南部走廊拐角处,还专门布置了棋牌角,由于空间开敞且处于散步必经之路,许多老人喜欢在这里打桥牌、麻将,并吸引了许多围观的老人。此外,二层走廊中部设置图书室,布置报架、书架及长桌座椅,许多老人经常在那里读书看报。同时,在南部走廊北侧房间还设置了一个健身室,布置有一些健身器械,但由于位置较为偏远,且形式封闭,使用的老人并不多。
(2) 福海园
福海园的平面布局中每层均有一个南向公共活动厅。其中,一层的公共活动厅与门厅合设,有许多老人在这里看电视、打牌、晒太阳、聊天,空间使用率较高、氛围热闹。二层的公共活动厅空间布置较为单调,两侧靠墙布置座椅,并设置电视,但基本没有老人在此活动,厅中还设置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台,但并没有护理人员在此看护值班。
护理辅助空间
(1) 寿山园
寿山园白天每层有两名常驻护理员,一名替班护理员;夜间一、二层由一名护理员值班,三层由一名护理员值班。每个白班护理员分管一部分老人房间,负责分管房间的打扫及老人日常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由治疗室的值班护士及敬老院的医生负责。同时,吃饭时间每层护理员需要合作用推车将饭菜送到每位无法到餐厅吃饭、需要送饭的老人房间。
寿山园的护理辅助空间包括护理站及办公室、公共卫生间、布草储藏间、治疗室。每层护理站及办公室布置于中部走廊与主廊的交接处,护理站主要供护理人员休息、吃饭使用,档案存储等功能包含在一层的护理组长办公室内。公共卫生间主要供护理人员和访客使用,平面中并没有单独设置清洁间和污物处理间,因此公共卫生间也同时作为清洁间和垃圾暂存间,洁污分区较混乱,并且清洁车常常无处摆放,只能停放在走廊一侧。治疗室在顶层主廊中部,布置有冰箱、柜子、输液推车、摆药处理桌等家具设备并设有护士值班办公工位。
(2) 福海园
福海院中白天每三个房间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大房间中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夜间将平面分为三个区域,每个人负责一个片区。护理人员需要负责老人房间的打扫,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包括洗衣、喂饭、如厕、洗浴等多方面工作。
福海园的护理辅助空间包括公共浴室、值班室、公共卫生间、清洁间、污物暂存室、开水间等。公共浴室布置在走廊中部电梯边,包含前室及浴室两部分,前室中存放大量老人轮椅,不利于老人更换衣物,浴室内设施也较为简陋。值班室位于走廊拐角黑房间,主要为护理人员休息用,形式封闭。公共卫生间布置在走廊北侧中部,同时承担处理污物、暂存清洁工具功能,空间较为脏乱,不利于老人如厕。
清洁间内主要为清洁工具存储、晾晒用,但由于清洁间有外窗,护理人员同时将其用作老人衣物、床单晾晒空间,导致了洁污分区混乱。污物暂存室主要存储脏衣物车、垃圾及护理人员的手套、胶鞋等,但由于空间不足,污衣车有时也会在走廊边停放,造成了空间狭窄、污染等问题。
自理型楼栋寿山园与护理型楼栋福海园各部分空间对比
通过对两个护理类型不同的养老楼栋对比可以看到,自理为主部分介助的寿山园与介护为主的福海园在房间类型、部品配置、公共活动空间形式及布局、护理辅助空间的功能及布局上均有较大差异,体现出不同护理程度对空间需求的差异,下表中对总结了两个楼栋在老人居室、公共活动空间、护理辅助空间方面的主要差异。
自理老人与介助、介护老人空间需求总结
▽ 调研中自理、介助、介护老人空间需求差异总结通过问卷与选点调研,可以总结出我国养老设施中自理老人与介助、介护老人的主要空间需求差异。在居室类型上,自理老人需要较为独立、功能较完整的生活空间,以单人间、双人间为主;而介助、介护老人居室对居室内卫生间、起居的功能进行了简化,同时房间床位数增多,方便护理人员看护。
在活动空间上,健康老人具有较强的活力,需要更多样化的室内外活动空间;而介助老人行动能力减弱,需要更多本层内的散步、聊天、活动空间。
在护理辅助空间方面,随着老人健康程度的变化,就餐、洗浴方式与地点可能会发生变化,对每层内小餐厅及公共浴室需求增加;同时,护理工作的复杂化及多样化也会导致对护理辅助空间功能要求变化,如对治疗室、污物处理室、晾晒场的需求等等,护理站及办公空间也需要更加综合化、多功能化。在服务空间形式上,对于健康老人,护理人员服务以房间打扫、咨询为主,服务空间可适当减少、后台化;对护理型老人则需护理人员更多的生活照护,同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响应老人需求并提供协助,可采用组团化房间布局,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来源:摘自硕士论文《养老设施适应性设计研究》
作者:李嘉婧 清华大学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