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日本的养老设施空间布置各有特点,凝聚了多年的实践经验,具体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1、复合型养老设施设计考虑空间灵活性与适应性

美国与日本的养老设施中均存在多种护理类型机构结合设置的情况:美国的独立居住型设施中许多都包含部分援助型或护理型生活组团,以满足老人连续照料的需求;日本的养老设施多功能复合化现象则更多,在宅支援、日托中心、短期入住设施等非长期居住型养老设施通常依托于长期居住型养老设施设置。

长期居住型机构中,收费型老人之家附带护理部分的情况十分多见,也有一些将养护老人之家与特别养护老人之家结合设置的设施。复合型养老设施楼栋通常以平面分区或分层布局的形式布置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并通过入口的分离、交通核的分散布置,共用大厅等方式实现设施分开管理和共同利用。如下图中,日本某综合型养老设施中通过分层与分区将多个设施合筑为一栋。1层为托儿所,2~4层为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日托中心和小型残疾人疗养设施,5~7层为介护老人保健设施,8~10层为老人租赁住宅,10~22层为公共租赁住宅。

由于不同护理类型养老设施在平面布局、公共空间、辅助服务空间、居室类型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且由不同法人进行管理,设施在两翼分别布置了一处电梯,以实现高层的公寓部分与老人设施部分交通空间的分离。同时,平面形状尺寸综合考虑了各设施的使用需求,采取大进深双廊形式,使空间利用方式有更大的灵活度,避免了单一性。这种综合考虑不同设施需求的设计方法可以作为适应性设计的经验参考。

▽ 某复合型养老设施平面布局形式考虑各设施多样的使用需求

mei-1

2、平面形式适应多种组团划分方式

护理型与健康型的重要区别在于护理型居室多采用组团式组织与而健康型多采用廊式。并且,老人身体情况越虚弱,组团规模也越小。在国外养老设施中,常采用回字形、凹字形、L 形等平面形式,这种平面形式可以适应组团的多种划分方式,能够带来很好的使用灵活性。

下图为某特别养护老人之家平面分区灵活性示意图,该设施同时包含部分短期入住与失智组团。平面由两个回字组合,二层交界处为辅助服务空间与餐厅,方便服务于两边的居住组团。失智组团布置于左侧,中间以推拉门隔断,当老人失智程度较轻时,失智组团规模可采取14床的大规模,当失智程度加重时,可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小型组团。重度介护老人组团与短期入住组团紧邻护理站两侧,当重度介护人数增多时,短期入住组团亦可能被改造为重度介护组团使用。

 ▽ 适合多种组团划分方式的养老设施平面形式

mei-2

3、组团交界处共用空间,可分可合

在美国和日本的护理单元设计中,两个组团交界处常常布置公共浴室、护理站、污物处理间等辅助服务空间,两个组团的餐厅、起居室也常常相邻,为两个组团共同或分开使用这些空间提供了灵活性, 并且在保证两个组团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创造了共同管理的可能。

▽ 公共浴室位于组团交界处,两组团可共同使用

mei-3

4、开间设置均匀,居室类型灵活可变

国外养老设施中,特别是多层或高层设施,往往会在同一承重结构布局下通过轻质隔墙的划分变化实现套型种类的变化。例如,采用均匀开间布置单人居室,两开间打通即可成为四人间套型。在日本的复合型设施中,通过开间变化与卫生间格局的微调可实现户型的灵活多变。例如养护老人之家单人居室中的卫生间在特别养护部分中可调整为外置卫生间,成为多人居室的公用卫生间。

 ▽ 日本养老设施通过开间均匀布置与轻质隔墙实现居室类型的灵活可变

mei-4

5、预留组团公共活动空间,适应未来变化

国外的一些自理型养老设施也会在每层内设置一定的公共活动空间,未来老人需要护理时则可改造为老人的餐厅或护理空间。如前所述,自理型老人设施通常将公共活动空间集中设置在底层,而护理型老人需要就近的活动、就餐空间。在自理型老人的居住用房部分中设置公共空间可能会使房间数量减少,带来一定的入住费收入损失,但从长远来看却意义重大。

▽ 某自理型日本养老设施每层设置公共活动空间,为未来护理型老人的空间需求做准备

mei-5

以上是十足的经验之谈,借国外经验为我们所用。

来源:摘自硕士论文《养老设施适应性设计研究》

作者:李嘉婧  清华大学

------------------------------------

CHCC2017第十八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将于

5月20日——23日

在武汉召开,本次大会涵盖超过

60场专业论坛

,聚合全行业资源,广泛覆盖医建领域全产业链,涵盖战略发展、体制转型、新兴投资、前沿设计、基建管理、运营提升、专项工程、医技空间、学科空间、跨界融合、医院专场等

11大版块

,邀请

350位行业顶级专家

带来最新深度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