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855650_14450860024581n

养老社区外部环境是老年人活动,晒太阳,或是进行康复治疗,所以,优美愉悦的外部环境设计是养老院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外部环境的基本设计原则有:

一、安全性

安全感的营造离不开基本功能设施的配备。在养老社区外环境的设计中安全感又通过细节设计深入人心,安全和安全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着重强调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标准,而后着是环境或事物给人造成的心理活动的反应,它涉及现象学、心理学、行为学等。

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尺度因素 

在室外这样一个整体的大环境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活动场所,其大小关系、高低对比等都会给人以不懂的安全感受。例如:一个过高过大的繁茂的树木放在一个小庭院里会因为尺度不适宜而产生不舒适感;再者,座椅的摆放应设置在背部有靠的地方,例如大树下、建筑物前,给人以背山面水的心理安全感等。 

2、材料和质感

任何材料都像人一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相貌,也表露了不同的情感,设计中应了解其共性与特性。如柔软的草坪、细滑的沙滩、木材温馨的质感等,都会让人产生亲近感,但同时也应避免材料的选用不当而留下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如室外铺装中不应选择抛光的大理石和花岗岩,以防雨雪天气对老人出行造成影响。 

3、场所类型与区位

“对每一块场地,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对每种用途,都有一块理想的场地”根据功能、使用人群、行为活动来划分场所类型与区域,可以用建筑、植物、水榭、亭廊、地面铺装、标识系统等媒介来进行区位的划分,从而形成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和半开敞空间。给人以不同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受。

4、时间因素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万物都会诉说不同的故事,春季,万物复苏,新的希望、新的生命;夏季,繁花正茂、欣欣向荣;秋季,累累硕果、丰收的喜悦;冬季,落叶归根、沉寂冷清。随着时节的变化,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天气变化、昼夜的变化都会影响人的心情与出行选择,因此在室外照明、躲避风雨、标识性和服务体系中应当营造安全感、归属感与主人翁的意识氛围。不论老人在室外活动有多晚,都能随处可见服务人员的身影。

5、个体差异

由于养老社区中老年人年龄跨度大、身体状况参差不齐、行动与自理能力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必须保证所有的设施都无障碍、不论是行动无障碍、还是呼叫无障碍、或是交流无障碍等。给老年人以人性化的关怀和温暖,为老人提供安全保障的港湾。

6、可识性交通

养老社区外环境应针对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文化层次、不用年龄阶段的老年人提供简单、易懂、明了的可辨识系统,同时应考虑有视力障碍和行动障碍的老年人在可以看到或触摸到可识范围内的标识系统,以便最迅速的作出反应。

二、观赏性

为老年人提供享受自然的空间。室内外花园景观的衔接可以让老人在室内也能感到室外阳光灿烂、风景宜人的气息。不论是乔木、灌木、藤木还是地被植,只要经过我们的精心选择和巧妙的配置都能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改善环境和经济复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景观植物的选择布置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安全上,道路两侧的行道树种应选择常绿树种。以避免由于季节的更替导致的不安全因素。如落叶;同时在乔木或是灌木树根处应设置防护踏板,防止树根突起将老人洋倒等。

2、在美观上,应根据地势、地形、地貌、气候、湿度、日照等因素选择性的配比植物,比方说有些植物属于喜阴植物,就不能把它种在阳光充裕的地方例如:观叶类植物有龟背竹鹤掌柴八角金盘散尾葵等;观花类植物有剑兰、蝶兰、一叶兰、玉簪、海棠等。有些植物是喜阳植物,就不能把它种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例如观叶植物有紫叶小掉、吊兰,文竹、茉莉、腊梅等。

3、在药理上,尤其是老年人不论身体状况如何他们都是非常注重养生的。考虑到植物的药用特性,可以增设药植园或是中医养生园等,可供老人自行栽种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养护,老人自行收获的设施环境。以种植中医药材为主,同时可以观花、观果、观叶,并体会了劳动的乐趣。例如:银杏、侧柏、杜仲、金银花、连翅、枸杞、牡丹、五味子、合欢等。在观赏的同时也可以药用。

w020140118306330577067

三、归属感

人到老年从心理上都会有恋旧情结,会不时回忆过去的美好事物,应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段划分给老年人以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诸多美好回忆。从生态、文脉和使用者上让其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针对这一需求,在外环境的设计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除室内娱乐场馆外,在室外环境中可以增设不同功能需求的广场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室外活动交流的需求。

2、在材料的选则上使用具有时间痕迹的材料,例如:钢铁、木材、青砖等。

3、社区建设中可增设私家农场,可供老年人回归劳作,绿色的生态环境。

4、室外小品陈设、室外家具布置、垃圾桶等也应选择具有时间代表性的雕塑艺术品、舒适的怀旧座椅和绿色生态的外观造型等。

5、水体景观设计中如流动的带状水景其造型如蜿挺流动的且具有动感的自然水渠。又如围合式的面状水景,比方说恭王府的福池,型像蝙幅古人取“福”音,寓意多福多寿,吉样如意。再如分散布局的点状水景,例如小型的喷泉和喷柱等。在水景设计中点、线、面的合理运用与协调关系本身也是情境交融的心理体验方式。

6、色彩对人们感官上的刺激往往是第一位的,在景观设计中且尤为重要。它会引起我们的视觉注意同时会产生其它情感联想。色彩上的情感表达往往不单单体现在植物的丰富性上,更多的是与环境相结合,如地面铺装、建筑单体、小品设施、景观雕塑等。

7、在夜景的设计中则以不弦光为前提,保障安全为宗旨,已达到以景行情的目的,如可以对环境中想要特殊表达的景观元素不论是硬质元素(如铺装、建筑等)或是软质元素(如水体、绿植等)进行灯光设计以求在满足安全的基础上追求美的感官享受。

1405475263

四、可进行有氧健身

步入老年阶段不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老年人更需要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在外环境的设计中应当选择适宜的区位,安置健身器材等可供老年人活动锻炼的设备设施。由于老年人社会属性发生了变化其生活的重心也逐渐转为自我,因此不论是健身还是交流,或是由于精神寄托,他们带着室外的时间要不年轻人多。

在设计中应当满足除安全考虑外对环境的舒适、场地开阔、服务周全的需求。设计中应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如:活动场地的大小;地面铺装的选材,防止滑倒摔伤;有些材质不能太过生硬应选择比较具有亲和力的材质如木材;还应在老人聚集的活动区域周围安排座椅以便休息;同时提供可供老年人存放衣物便民设施等;在绿化上活动区域周围环境应栽种植物,搭配组织富有层次感的植物。充满生气与活力的优雅舒适环境,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他们喜爱的富有趣味性的健身体闲环境。

20140925103246_69477

五、打造体现价值的空间

“被需要”是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来源,老年人作为退休群体,同样有“被需要”的意愿。所以在设计中应针对这一心理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可供为社会贡献价值的场所。比如,老人们可以自愿参加例如一些社会竞赛、或是志愿服务站之类的活动以满足其“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观,并在社会上给予重视。

在服务支持层面,应设有可供老年人参与志愿或是有偿服务的供需关系场所,如社区公示栏,再就业接待办等,社区性的帮扶计划;在场馆建设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可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比便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性质的科技展或艺术展;在室外景观环境中可以搭建可供老年人自行设计或是涂鸦的景观雕塑艺术品设施场所,供老年人施展特长的空间。

bc305baebed814093a815c

养老社区外环境为老年人提供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场所,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还是城市居民休憩交流的公共空间,使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


来源:摘自《基于人文关怀的养老社区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有改动

作者:王蓓蕾 中央美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