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在某论坛上表示:全国90%的县级医院是负债经营。他指出,这些负债大部分要通过收取患者的医疗费来偿还,从而直接推动了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5月16日《新京报》)

  针对这种现实,很多人都表示了愤慨。有文章甚至说,这是在挑战医疗公益底线。更多的人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公立医院的过度扩张,认为让民众来承担这种负担,是不可接受的。

  我觉得,对待公立医院负债经营,应该辩证地去看。一般来说,它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医院不顾自己客观实际,盲目扩张,过度扩张,超速度发展,因而才背负上过于沉重的经济负担,债务远远超出警戒线。这主要体现在一些大城市公立医院身上。一些医院,虽然背负天价债务,但仍源源不断地借债进行过度扩张。引进人才,非博士不要;引进医疗设备,非欧美进口不爱。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就曾发出过警告,大医院不能盲目扩张。公立医院采取单纯规模扩张的简单外延式发展模式,特别是不符合功能定位的盲目发展,这种盲目发展会造成运营成本大幅增加,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削弱基层医疗服务卫生体系。另一种情形则是,医院虽然在负债经营,但这种负债是适度的,必要的,其自身能够承担的。尽管,它有可能会加重医疗负担。毫无疑问,在当下,大多数县级医院都属于这种情形,他们不但发展根本不“过度”,反而是“严重不足”。否则,在这一轮新医改中,中央为何一直反复强调要加大对这一级医院的专门投入及扶持?

  相对于缺医少设备的基层民众来说,当下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不少县级医院,既缺设备又缺人才,当地民众感到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一旦得了稍微复杂一些的疾病,就得往大城市来回跑。因为,最优质的资源总是过度集中在城市,而多数县级医院长期处于羸弱的状态,服务功能不强,提供的医疗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所需。

  所以,此扩张不等于彼扩张,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这个问题。在县级医院负债经营这件事情上,我觉得,现在主要问题还不是“限制扩张”。

  新闻中,曹先生指出,这些负债大部分要通过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从而直接推动了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我觉得,这不是适度发展扩张的错,恰恰是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县级医院的财政投入。

  当然,在公立医院借债经营这件事情上,政府有关部门不应袖手旁观,应该主动监管,它是属于合理的经营发展,还是属于盲目违规的扩张?如果是前者,政府就应该大力支持;如果是后者,政府就应该严格限制,问责管理者,以避免出现那种发展的盲目。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