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的界定,我国和国际上略有不同。国际上,普遍将65岁以上的人界定为老年人,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老年人口统计。而我国,则将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人称之为老年人,并已经明确写入法律,作为我国的老年人界定的通用标准。这群老年人有什么样的居住爱好和行为模式呢?

下面一一为你分析解读。

一、老年人分类

老年人群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种,每个国家和地区认定的和划分的方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普遍认可的方法有两种:按年龄划分和按身体机能划分。

按照年龄划分可以分为健康活跃期、自理自立期、行动缓慢期、照顾护理期四种。 

 ▽ 老年人群划分

3432

▽ 按身体机能划分老年人群

432

二、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分析

老年人有与其他年龄群体相似的需求,但是由于年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的变化等原因,使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有区别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总结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分类列表如下:

53

三、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定义和老年居住建筑体系构建

1、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定义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居住建筑,认识老年人居住建筑的定义是论文研究的前提条件。对老年人居住建筑而言,老年人或者老年人家庭是其主要的使用者,根据前面对老年人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实际的调研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的老年居住建筑同时包含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包含有针对老年人家庭生活设计的常态住宅,另一种是医疗功能与居住功能复合的护理之家(慢性病医院)等其他建筑。

护理院是否属于居住建筑还是公共配套设施,目前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2003版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明确指出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养老院、护理院、托老所,而最新版的《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老年居住建筑的定义为:专为老年人设计,供其起居生活使用,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要求的居住建筑,特指按套设计的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及其附属建筑等。显然老规范将护理院认定为老年人居住建筑而新规范不是。 

2、老年人居住建筑分类及居住建筑体系构建 

由于老年人个体的健康状况、家庭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的千差万别,不同老年人对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具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老年居住建筑能提供适应社会变化的多元化选择,形成具有一定科学分工组织的老年居住建筑体系。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住宅建筑进行分类。

1986年国际慈善机构(HTA)按照住户所需提供服务的程度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将老年人居住建筑分为七类。目前我国社会养老设施体系与其对应如下表所示:

11212

由上表可以看出,表中的7类老年居住建筑与我国目前的老年居住建筑相互对应,大体上依然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以居住为主导的老年人住宅和以护理为主导的养老设施。结合我国目前三大模式(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并存的养老格局,将老年居住建筑分为三大体系,六大类型,如下所示:

42242

居家型老年居住建筑体系:该体系下包含普通住宅和老年人住宅两大类。普通住宅也就是所谓的既有住宅,这类住宅设计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针对老年人核心家庭或者老年人。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演变和老龄化加剧,既有住宅可以通过适老性的改造达到符合老年人居住的标准。

社区型老年居住建筑体系:社区养老是指各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本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方式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社区养老服务具有专业、便利和成本低廉的独特优势。

四、老年人居住模式

居住是居住建筑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的功能要求,老年居住建筑亦是如此。但老年居住建筑使用主体的特殊性,使其功能设置必然不同于普通的居住建筑。老年居住建筑除了需具备有一般居住建筑应具有的居住功能外,还应具备有介助、护理和治疗的功能。主体的差异性是老年人居住模式不同于普通人居住模式的根本原因,以人为主体的居住行为模式决定了老年居住建筑的空间属性,是影响居住建筑群体空间规划布局方式的决定性因素。 

1、老年人居住模式两大构成要素 

居住模式是老年人口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一方面受其本身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婚姻、子女状况、思想文化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整个社会的家庭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文化传统的制约。基于对入住者年龄的考虑、是否是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对不同服务的需求,本文对老年人居住模式的分类将从两大构成要素要进行区分,一是老年人居住的地点和方式,另一个则是老年人享受老年人相关服务的类型和方式。 

2、老年人四种生活居住模式

一般情况下老年居住模式具体可分为家庭生活居住模式、社区生活模式、设施生活模式三大类,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三种模式之间彼此相互交叉而产生了两外两种居住模式,其中居家式和社区式两者之间关系较为紧密,结合以上两种构成方式,将居住模式分为 A、B、C、D(下文将对四种模式进行一一对应)四种类型,如图所示。

534324

四种居住模式即:家庭生活、居住模式、社区生活居住模式、设施生活居住模式、家庭—社区生活居住模式(四种居住模式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如图所示):

guanlianxi

A 家庭生活居住模式(即居家式): 

此类居住模式与居家养老模式相对应,老年人居住在以老人或者老年人家庭为目标而设计的居住建筑中,不具备提供照护、生活服务、医护功能的能力和相关设备。此类居住方式是目前我国所占比例最多的居住方式,在未来仍将是我国主要的老年居住方式。

 ▽ 家庭生活居住模式梳理

eee

B 社区家庭生活居住模式与C社区设施生活居住模式:

这两类居住模式关系比较紧密,两种模式之间相互依存。前者是指老年公寓或者养老院作为社区老年服务的一种,社区的老年服务本来就作为社区老年服务的一种,并且老年公寓服务对象仅为本社区的老年人;后一种居住模式是基于社区养老背景下而产生的居住模式,该种居住模式以家庭居住为基础,并以社区服务(如托老所、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支撑的老人居住模式,称之为社区——家庭居住生活模式。

fff

D 设施生活居住模式:

该种居住模式是非居家式的主要模式之一。居住者以集体而非家庭的方式生活,而居住单元则主要是床位而非居住单元。该种模式下老年人以集体的方式居住在一起,老年人居住的建筑更多的是一种养老机构和不是住宅,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提供不同的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此类居住模式中又包含了自理式合居式、自理式独居式、介助式合居式、介助式独居式和护理式五种类型。 

▽ 设施生活居住模式梳理

ggg

以上研究不难发现,老年人的居住模式由老年人居住场所、日常照料和日常服务主要由谁来负责两大方面共同决定。且通过梳理老年人居住生活组织模式,为后续养老社区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来源:摘自硕士论文《综合养老社区居住建筑群体空间规划设计初探》,稍有调整。

作者:杨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