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省科技厅、省编办等有关部门印发了公立医院和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施方案及绩效考核办法,标志着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在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消息一出,就立即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引起医生群体吐槽模式。
@赖床的小懒虫aiyang:本以为去年考上了编制,有了铁饭碗,可眼下山东公立医院取消编制,我们医院又有可能搬迁,我怎么有种随时会失业的感觉呢。真的好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去读研或者再复习一年考个更好的,可现在再考研好像有点晚了,学习尽头也不大了。我这悲催的人生啊。有时候觉得去检验公司也比在医院上班强。
@泉:去编制就应该一刀切,所有单位企业都去编制,包括政府,公安等等所有……
@她的城:取消编制后,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如何留住人?暂不谈人才,恐怕连人都留不住吧!
@洁洁:没有了编制,立马辞职!没日没夜的熬,工资还少得可怜,又没编,谁愿意做啊!
@杏林一叶:自主用人?医院自己的权利又大了,想要谁要谁……就看谁的关系硬了……
@沧海桑田:不错。一部分夸夸其谈的教授可能要漏尾巴了。
@海上:20年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是从有国家编制到今天的没编制发展过来的。
从医生们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有人觉得去编制是好,大势所趋,也有的人认为不好,不利于人员的稳定。无论如何,现在我们都要去坦然面对。
其实,山东省在医改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10月1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近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2017年6月底前,全省科研院所将全部取消行政级别,并在岗位设置、公开招聘、职称评审和绩效激励等方面获得更大自主权。
《意见》提出,高校在人员控制总量内、科研院所在编制员额内,按规定自主制定岗位设置方案,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公开招聘各类创新人才,对紧缺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科研院所可采用考察方式直接招聘。今年初,我省已率先启动高校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取消用编进人审批,总量内备案人员的工资福利、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与编内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下一步,这一管理模式将在科研院所全面推行。
去编制很多医院早已有了动作,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动作不断,去行政化和取消编制也并非今日才有。早在2014年,北京医改方案就对医务人员取消编制,实行聘用制同岗同酬。同时政策还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可在医院全职、兼职,或自己开诊所。跟北京相比,作为全国第一个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的深圳,在“取消医生编制”的路上走得更快。去年,深圳的医疗改革方案就提出,未来深圳市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这意味着,在未来3年内,深圳将有近3万医生与编制脱钩。
专家认为,去编制意在改革管理制度,推动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而这些,无疑对公立医院改革大有裨益。
那么,去编制后对公立医院的影响大吗?有人认为,取消编制之后,公立医院就没有了规模控制和发展规划,就会失去基本的管理规范。届时,公立医院对医生的吸引力将会减弱。真的如此吗?
“收回编制无论对公立医院招聘还是医生择业都有影响,但影响甚微,更不可能有根本性变化。”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卫春认为,公立医院的吸引力从来就不是仅依靠编制这一方面。
对于公立医院取消编制,“波子哥”廖新波也曾在微博上发文“点赞”:“这无疑又给医生就业模式一剂强心剂!我们体制内的医生们,不该恋栈了!应该适应,找回自己的价值。”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全面去编制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短时间内彻底废除编制不太现实,因为这里面牵涉到太多的利益调整。从各省的政策来看,让编制名存实亡成为主流,剥离附加在编制上的福利与特权,减少甚至消除编制内外的医务人员在政治地位、薪酬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距,让编制不再是铁饭碗与护身符。
笔者认为,去编制已经是势在必行。与其留恋终究逝去的编制,还不如加强自身医学技能的训练,真正凭技术吃饭,同时还能体现出自己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