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环境建设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着重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高效率、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目的。智能建筑的发展为此提供了现实的解决方案。智能技术进入医院建筑不仅改变了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更影响到了医院的建筑设计。

3

一、执行国家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IB )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智能化建筑的需求已经深人人心。楼宇设备的自动化、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系统、消防系统等成为新建公共建筑的必备要求。

智能建筑的历史较短,目前尚无统一的概念。1991年,Barry M Flax认为智能建筑应包含设备管理、信息管理、通讯和网络、总体控制4个部分。美国智能建筑学会提出智能建筑是将建筑、设备、服务和经营四要素各优化、互相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高舒适与高安全的建筑物。

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以国家标准形式对智能建筑作了定义,即“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 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安全的建筑环境。

大型医院智能楼宇建设工程十分复杂,既包括了已有建筑的智能化改造又包括新建筑的智能化建设,还需要考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确保人员、数据和各种设施的安全。因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型医院建筑必须执行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参照使用国家现行有关规定,以规范医院智能楼宇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二、认真研究设计方案积极拓展思路

2003年,国家建设部成立了建筑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之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该专家委员会的成员由建筑设计、建筑设备、网络信息、自动控制、消防、保安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医院智能化楼宇建设应积极争取获得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的支持。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获得智能建筑领域的最新信息和不同类型的医院智能化建设方案,认真研究、分析和比较,以了解智能建筑界发展动态,扩大视野,拓展思路。

三、贯彻国家关于节能、环保和创建绿色建筑方针政策

近年,国家在节能和环保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医院智能楼宇建设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建造绿色智能建筑应体现以下五项原则:节约能源,减少建筑耗能;设计结合气候,通过建筑形式和构件来改变室内外环境;能源、材料的循环;尊重用户,体现使用者的愿望;运用整体的设计观念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和研究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开与设计,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不破坏周边环境,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和恢复健康的空间。

2_meitu_2

四、注重满足医患人员特殊需求

医院智能楼宇是具有智能大厦功能的特殊建筑。医院智能楼宇建设更多的强调围绕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实用、简便、易行等原则,要求建筑师对建筑外型、色彩、内部功能布局及空间环境精心设计,以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向医师和患者提供“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就医环境”的技术支持。

五、提前制定服务管理方案

严格执行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物生命周期一般为50-70年,机电设施的设计寿命一般为15年,而通信设施及系统的寿命只有3年左右。这就意味着通信设备3年就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而且,设备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管理 比建筑物管理要复杂得多。对于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来说,既要考虑“硬件”建设,又要重视建设后的“管理和使用”。因此,医院智能楼宇的建设必须在工程立项和需求定位开始的时候就要对智能楼宇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给予特别注意,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开支和负担。

从2003年10 月 1 日起,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的关于智能建筑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的规范。该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化建筑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医院智能楼宇建设的质量验收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现代化医院的基本内涵包括智能型医院、人文型医院、科技型医院、法制型医院和绿色医院等5个方面。因此,医院智能化建设是适应医院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而医院智能化包括服务的智能化、决策的智能化和管理的智能化。医院智能楼宇的建设必须注重先进与复杂、系统与协调、现实与具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医院实现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决策和智能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建筑环境,促进大型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

来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赵军平、李 毅、田淑君,解放军总医院医学信息情报所;白云鹏,解放军总医院基建办公室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