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院建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营造良好的设施和就医环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已成为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手段。医院的智能化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将目前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运用在医院中,在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和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减少管理人员、降低能量消耗、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使建成后的医院高效、稳定地运营。
一、医院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Hospital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HIMS) 是现 代 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 属于现存的企业级信息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类,这是由 医院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它不仅要同其他所有管理信息系统 (MIS) 追踪、管理伴随人流、 财流、物流所产生的管理信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且还应该支持以病人医疗信息记录为中心的整个医疗、教学、科研活动。医院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1、医院信息系统(HIS)
HIS 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2、临床信息系统(CIS)
CIS是支持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收集和处理病人的临床医疗信息,丰富和积累临床医学知识,并提供临床咨询、辅助诊疗、辅助临床决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临床信息系统包括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医嘱处理系统、病人床边系统、医生工作站系统、 实验室系统、药物咨询系统等。手术与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强大的管理功能, 可以精确记录、 跟进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数据, 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实时采集、记录手术室内监护仪、 呼吸机等设备连续输出的海量数据,实现病人主要生理指标的自动监控、采集、存储和分析。
3、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
PACS 主要是将医院内现有的影像诊断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互联,将影像信息以数据形式保存利用计算机实现存档、查询和远程诊断等,综合利用各类影像检查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在显著提高医院工作效率的同时,将医学影像带入全数字化、无胶片化管理时代,为远程医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影像源点全面涵盖放射科、超声科、胃镜室、纤支镜室、喉镜室、病理科等主体影像设备,影像浏览点全面涵盖门诊、急诊、住院部各科室、手术室以及管理机关的 PACS 系统。PACS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4、建筑设备及诊疗设备自控系统
医疗建筑在建筑设备的使用上较其他建筑更多,并且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是建筑能耗大户,故有必要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提高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三级医院承担大量的检查、 检验和科研项目,各种诊疗设备数量多,使用率高,故有必要单独设置诊疗设备监控系统。诊疗设备监控系统的主服务器通常具备独立数据库,并与 HIS 联网。
5、排队叫号系统
将门诊挂号、分诊、划价收费、化验检查、取药等各个主要环节联系起来,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通道和医疗信息窗口。通过网络搭建开放的系统平台,与HIS的挂号收费模块连接,读取患者基本信息及挂号就诊信息; 与HIS的收费划价模块连接, 掌握患者就诊流程; 与HIS的药房调剂模块连接,读取发药信息; 随时提供患者在各环节中的排队信息。
6、医护呼叫对讲系统
病房医护呼叫对讲系统是为了病人能随时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联系而设置的医院专用呼叫对讲系统,由呼叫对讲主机、分机、显示屏、显示灯、紧急呼叫分机及遥控分机等组成。在住院部病房的每个护理单元,设1套呼叫对讲系统。呼叫对讲主机均设在各层护士站,分机设在各病房的床头医疗带上,显示屏安装在走廊吊顶中间明显部位,显示灯设在各病房门口,卫生间设紧急呼叫分机。病人可以通过分机,与护士站主机实现双向呼叫、双工通话。走廊的显示屏平时显示时间,当有病人呼叫时,轮番显示呼叫病人的序号、床位号。未被处理的呼叫信息,会连续显示。
7、手术室视频示教系统
每个外科手术室安装2台摄像机,1台带变焦镜头的彩色摄像机装在无影灯中心(设备自带) ,在手术台上方摄工作面可以看到手术部位的细部图像,1台装在门口附近,选用球形摄像头,可以水平方向旋转 360°,垂直方向旋转90°,摄入角度可以覆盖整个手术室,放置在手术室顶壁。其中,装在无影灯中心的摄像机带拾音器。在示教室设视频及音频管理主机、监视器、数字硬盘录像机等设备。在手术室获取视频图像及音频信号后,在示教会议室可进行多路切换及录像,可看到每个手术室的手术情况,并可作为资料保存记录在案,满足示范教学要求。主机具有多媒体教学的各种接口,可以通过互联网系统将信号传输到院外进行远程会诊。
二、医院建筑智能化设计要点
除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建筑的智能化系统一般还包括电话交换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子母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机房工程等。其中,大部分系统的设置与一般智能建筑类似,但有几个要点需特别关注:
(1) 医院的计算机网络一般需设置内网和外网,并分别设置交换机和服务器。
(2) 公共广播系统一般与应急广播合用末端扬声器,医院的业务和背景音乐播放由于应用相对较少,因此一般优先按防火分区, 再结合医疗功能区域设置广播分区。
(3) 随着医患关系的处理越来越敏感,对视频监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常规的车库、走廊、 电梯厅、门诊急诊大厅等公共区域外,甚至一些门诊、急诊科室也开始有视频监控的要求。在做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时,要区分安全防范需求和探视系统、示教系统的区别。对象不同,需求不同,对系统的设计要求也不同,不能将所有摄像终端均纳入安防系统。
(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考虑到医院病人逃生时多有不便,火灾的预警尤为重要,在满足规范前提下,设置标准宜就高不就低。
(5) 医疗建筑的机房工程一般包括通信机房、有线电视机房、移动覆盖机房、消防安保控制中心和信息中心机房等。对于大型医院,信息中心机房作为医院的智能化核心部位,一般设置在医院信息科室附近, 面积根据医院的等级和规模有所不同,一般大型三甲医院至少预留150㎡以上。在设计前期,若医院的任务书中无具体要求,一般将之设置于办公、教学或会议区域,以便于将来深化设计时改扩建。消防安保控制中心作为安防系统的核心,一般均都设置于一层,并有独立的对外出口,考虑到医院建筑对安防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普通三级医院的消防安保控制中心面积在100㎡ 以上。
随着社会老龄化结构以及国内城镇化趋势的到来,医疗建筑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民用建筑设计领域内。医疗建筑的电气设计有其特殊性,需要设计师深入地学习与了解。随着国家对设计提出终身责任制的要求, 业主对智能化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智能化部分,不仅仅是明确智能化设计的系统需求和规模及预留机房和桥架, 而应更积极地参与到智能化设计的全过程中。
来源:现代建筑电气,有改动
潘中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