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太原市将推进县域医疗一体化,让县域药品同质同价,降低看病费用,方便群众就近看病,还将开始实施“百院兴医”工程,新、改、扩建100所医疗卫生机构。
“六个一体化”
长期以来,太原市县域卫生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合理,基层卫生人才下不去、留不住、服务能力不强。
昨日,太原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提出,今年,太原市要实施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在晋源、古交、清徐、阳曲等试点地区,推进“六个一体化”,即:“县域卫生资源一体化配置,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药品供应一体化保障,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统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通过探索实践,做到县域药品同质同价,医务人员在县乡村合理流动,城乡居民“一卡通”看病,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看病费用明显下降,力争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百院兴医”
太原市医疗机构包括市直医院、县(市、区)直属医院、厂矿企业医院、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其中,市直医疗机构现有9家,其基础建筑多为上世纪50年代建成,使用时间较长,还有危房,医疗设备也较落后,已不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为此,太原市将用3年至5年的时间,新、改、扩建100所医疗卫生机构,力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太原市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尽合理、卫生用地紧张、设施功能不全的现状。此外,将统筹规划老城区和新城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今年,将重点筹备市中心医院门诊楼建设、市人民医院迁建和市第三人民医院扩建工程。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