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小华 实习生 陈思怡)昨日,在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调研长沙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会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提交调研报告指出,长沙医疗卫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报告显示,自2009年医改以来,长沙市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门诊统筹试点、特殊群体基本医疗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但长沙医改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对于“看病难、看病贵”,各方满意度都不高。由于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医院。大城市人口只占30%,但医疗资源占80%;农村人口占70%,但只拥有20%左右的卫生资源。小医院设备差,技术薄弱,大医院人满为患,造成“看病难”。另外因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政府卫生投入不足,造成城市大医院药价贵、检查和重复检查费用贵、住院贵。造成“病人不满意、医院不满意、有钱人不满意、穷人不满意、政府不满意”的医疗工作现状。
报告建议加强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将医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和“为民办实事”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