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9月13日,据媒体统计的公开可查到的35家互联网医院中,有27家成立于今年。
这些互联网医院有一个共性:互联网医院都有线下的实体相依托;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运营;每家互联网医院背后都有一家相关的技术服务方。
湖北、浙江、河南、甘肃、广西、河北、贵州、上海等省市医疗机构纷纷宣布加入互联网医院大军。
小编从什么是互联网医院?它如何诞生?缘何而起?又有哪些隐忧?未来又会何去何从?这几个方面为你介绍。
互联网医院概念
关于互联网医院的定义,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共识。当前的互联网医院均是在各地卫计委的允许下做试点,关于互联网医院的资质、运营标准,目前各地卫计委并未有相关的明文规定。
从其构成和服务上看,有预约挂号中心、远程问诊中心、检查检验中心和电子处方中心,提供服务包括精准预约、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电子处方等。
可以把互联网医院看作是在贯彻国家“互联网+”的意见指导下,一种新兴的远程疾病问诊模式的诞生,其意义在于打破地域界限,既可以让偏远地区患者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又可以提高大城市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可以提高医学自身的水平,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
互联网医院的诞生与发展
2014年10月,我国首家网络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上线,主要通过第三方开发商搭建的远程医疗平台,在药店落地,通过安装在连锁药店的网络就诊点的视频终端,患者可向在线医生求医问诊。之后,网络医生的处方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后,患者持处方去药店买药。一年多后,2015年12月,乌镇互联网医院上线,同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开业,并推出移动互联网医院。
其实还有更早但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深圳人民医院网络医院,其于2013年4月亮相,但一直籍籍无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深圳人民医院网络医院并未获得政府层面的支持和认可,其网络医院目前还挂着“深圳网络保健中心”的牌子。因此,深圳人民医院网络医院更多是其技术服务方——新元素,这家医疗信息化公司在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尝试。
进入2016年,互联网医院的上线速度明显加快。4月6日,微医、好大夫在甘肃、银川上线互联网医院。随后,七乐康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达成合作,共建荔湾七乐康互联网医院。6月18日,阿里健康网络医院落户甘肃金昌。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一年约有7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其中将近60%是复诊;而医学界分析认为2/3以上的复诊可以通过在线完成,互联网医院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业内人士分析,“药店+网络医院模式”,从患者角度提供了最便捷的一站式就医;从产业角度为药店提升处方药收入,降低诊所牌照资质获取成本,若整个医疗产业链打通将释放巨大商业价值。
现有的互联网医院技术服务方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移动医疗公司(包含医药电商类公司),以微医、阿里健康为代表;第二类则是医疗信息化公司,以金蝶医疗、卓健科技为代表。其他技术服务方还包传统药企,比如信邦制药、福瑞股份;房地产企业,比如恒大健康。
互联网医院缘何兴起
从互联网医院的数量上来看,广东、浙江、贵州位列前三,这与当地政府对互联网医疗的支持力度有密切关系。广东对于新兴事物在政策上一向较为开放和支持,浙江则因乌镇互联网医院而积极推进相关政策,贵州省近两年大力发展大数据,互联网医院的核心则是医疗大数据。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实际上是“互联网+医疗”不断进化的过程。39互联网医院执行院长庞成林表示,“互联网+医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体医院的信息化,其表现形式是单体医院或独立或联动的信息化系统;第二阶段是“网络医院”,即单个实体医院通过互联网手段拓展服务半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第三阶段则是“互联网医院”。
互联网医院这个概念开始火热,始于2015年12月亮相的乌镇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出生”就自带无数光环:在首届世界互联大会期间亮相,并受到了习总书记的关注,有若干院士和院长揭幕,马化腾也亲临现场。
乌镇互联网医院与广东网络医院最大的区别是,其能够实现连接全国范围内的医生和患者。而广东网络医院更多是由本院的医生为广东当地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服务。 乌镇互联网医院之后,全国各地开始涌现模式各异的互联网医院。
从乌镇互联网医院亮相的时间点来看,恰是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政策的时期。
2015年7月到9月,国务院在三个月内发布两项与利用“互联网+”推动医疗改革密切相关的“指导意见”,具体是《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明确积极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
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是互联网医院兴起的最主要原因。国家对分级诊疗提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模式,其中“上下联动”尤为重要。互联网医院则是实现“上线联动”最便捷有效的一种途径。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副院长黄飞华曾表示,互联网对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第一是可以分诊,还可转诊。第二,有些问题在线上直接解决掉。可以依靠互联网定期开展培训、宣教,提高了乡村的医疗技术水平,对于把患者留在当地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今年以来,互联网医院的发起者中有了更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传统医药公司的身影。这是因为发改委提出“禁止医疗机构限制处方外流”政策后,各家公司试图通过互联网医院来实现处方外流。
互联网医院面临的瓶颈
虽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但互联网医院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从政策层面看,互联网医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入标准以及运行规范,或可能面临一定的政策风险。这也使得互联网医院在教育用户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 互联网医院要真正得到发展,还得依赖于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医保网上支付全面放开。
其次,大多数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仍旧是“兼职”状态,提供医疗服务的时间很难保证。
第三,互联网医院想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平台,目前看难度很大。核心原因在于,医院之间的信息无法互通共享。目前仅限于医联体之间、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能够实现数据共享。
第四,目前互联网医院更多是承担复诊开药的角色,所服务的人群有限,而且以慢病类患者为主。其想要实现真正的分级诊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互联网医院未来发展方向
从医院信息化到网络医院再到互联网医院,医疗领域已然在不断迭代,或许互联网医院并不是未来医院的最终形态,至少也预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管互联网医院的未来看似扑朔迷离,但乌镇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先例,而从社会舆论反馈和整个医疗体系的发展方向来看,互联网医院恐是大势所趋。不过,据业内人士分析,想要效仿乌镇互联网医院还有不少门槛要过。
首先,政策门槛。作为一项政府工程,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目前,该院作为一家独立的医疗机构,已经具备医疗服务资质,也已取得电子处方的开具资格。在线医生只要经过多点执业备案,均可开具合法的电子处方。
其次,技术门槛。据了解,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及食药监总局指导下,乌镇互联网医院投入400多位工程师自主研发了互联网医院的远程诊疗系统、电子处方与在线医嘱系统、处方审核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结算系统等五大支持系统。试想单是亿万级的医患沟通平台和多通道视频在线远程诊断服务,就足以把不少医疗机构拒之门外。
第三,资源门槛。为了尽快抢占资源,乌镇互联网医院此前就曾和上海、广州的一些医院在分级诊疗上进行合作,将医院定义为一个开放平台,各省份均可接入,进而跳过资源积累的门槛。乌镇互联网医院上线半年多,与全国27个省份1900多家重点医院建立信息系统的深度连接,汇聚了22万名医生资源。
此外,医疗纠纷管理。乌镇互联网医院目前使用一款远程医疗责任险——“行医无忧”,投保人可以是医生或者平台,保险期限为自提供服务之日起6个月,责任限额为每一责任事故保额50万元。相对于传统医责险,被保主体由医疗机构转变为医生个人,一旦出现事故纠纷,保险公司可介入处理,从而保障医生安心行医。
虽然,乌镇互联网医院还只是一个雏形,但业内分析,随着更多资本的加入,智能硬件的发展和民营医院的转型,互联网医院将有可能成为独立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外的第三种医疗服务机构。
来源:本文综合医学界、中国网、健康点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