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选拔的四个标准
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只看档案或只凭印象选拔都不科学,稍不留神,可能就会给医院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埋下“地雷”。制订科学的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来综合判断选拔人选,这是选好学科带头人的第一步。1.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必须良好
作为学术带头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必备的。学术带头人要对医院学科建设、事业发展有强烈的献身精神和责任感;要作风端正、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惯于实干;要谦逊大度、学术民主,有识才的慧眼和纳贤的胸怀;要全心全意地扶持后人,甘为人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要善于以自己较强的凝集力吸引和聚集人才,带领团结学科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使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学科结构不断合理,成为团结奋战、比例恰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总体效能的学术群体。
2.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威望
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术、技术领域的带头人。选拔的学科带头人需要在该学科领域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学识渊博、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强,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研究成就,被同行所公认并享有较高威望;已形成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在学术上能起到指导和带头作用。除此之外,思路要开阔,勇于开拓创新、探求未知,有较强的获取最新科研信息和跟踪前沿学术研究的能力,对学科发展有预见性及战略思想,善于瞄准科学研究前沿和突破点,能够及时、正确地指明学科研究的主攻方向,带领团队不断开拓进取,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学科带头人既是学术权威又是学科建设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由于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系统,为了适应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要求学科带头人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要智于决策,巧于组织,精于分工,勇于负责,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能有效地组织不同学科交叉,团结不同类型人才协同合作,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有效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申请重大科研项目,以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使学科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能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性和进取性,把握领导学科建设的主动权,把有限的物质资源用于最有希望的学科方向,以争取获得最佳的建设绩效。
4.年龄合适,身体状况良好
科学研究表明,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30岁至50岁,峰值年龄在37岁,在这段年龄区域内,科研人员想象力丰富、精力充沛、创造性强,最易取得较多的、出色的成果,这段年龄区域也被称为“最佳年龄区”。选拔学科带头人,应按照和参考这一科学规律,一般应选拔身体健康,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拔尖人才作为学科带头人,个别贡献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对那些尚未迈入最佳年龄区,虽然现在默默无闻,但年轻有为、蓬勃向上的青年人才,应作为后备学科带头人或年青学术骨干积极扶持,加以培养,形成一个老中青搭配的年龄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学科带头人选拔的三个方法
对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既要全面考察又不能求全责备,而且学科带头人往往不是“终身制”,只有在其创新性处于高峰状态时,才能起到名副其实的学术带头人作用。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一定要有公开、平等的竞争和专家评审等优中选优的严格程序,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1.选举制
学科带头人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学术领袖,是在长期的教学、医疗、科研实践中自然形成的,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显著的研究成果,并以其自身的智慧、品质、科学素质和科研道德被同行一致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因此,他们是学科的支柱和核心。采用选举制产生学科带头人,是群众路线在选才中的具体应用。它可以选举出众望所归、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淘汰不称职的平庸之辈,使学科建设始终朝气蓬勃,后继有人。
2.推荐制
采用组织、专家、自我推荐与党政领导及学术委员会考核审批相结合的形式选拔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自荐或被推荐者应填写具有量化指标的综合考核测评表,由有关职能部门对自荐和被荐人员的政治表现和实绩进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初选名单报党政领导和学术委员会进行全面审核、评估,必要时可进行答辩,并提出意见。推荐制对于拓宽知人渠道、发现人才,启用优秀学科带头人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推荐制还可打破“单位所有制”,促进优秀人才的合理引进和流动,有利于发掘社会上长期被压制、埋没的各种人才,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考核择优制
严格的考核和淘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克服“论资排辈”,及时选拔优秀人才。可实行跟踪考核、一年一检查、两年一滚动的优胜劣汰式的动态管理制度。对现有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建立业绩档案,每年跟踪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补充或淘汰。对难以做出高水平工作和难以起到带头人作用的,停止支持、取消资格及相应待遇,对有突出成绩和贡献者要积极扶持,加大培养力度,提高培养档次。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严格地按照选拔标准,选择合适的选拔方法,这样选出的学科带头人才靠谱。
相关资讯
建设大会论坛分享丨民营医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专家有话说
北大国际:用顶级人才和学科打造的超级医院
版权声明:本文为筑医台资讯网站原创作品,如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此稿,请与我们的编辑人员取得联系,邮箱:liyanlei@zhuyitai.com,获准转载者请在转载时标注“本文来源于筑医台资讯网站”,未经许可不得转载。